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 20 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的诗作,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与其他诗人相比,39 岁才成名的弗罗斯特可谓大器晚成,但他一生中享有的荣誉却是同时代的其他美国诗人所难以比拟的。凭着个人的睿智,精湛的笔工以及独特的诗歌风格,弗罗斯特在美国现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名噪一时。弗罗斯特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以自然诗居多。他的自然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寓意深刻,深受读者的喜爱。人们吟诵弗罗斯特的诗歌,或沉浸于诗中意境,或细味诗中涵义,或钦叹诗人的精湛笔工,但他们很少去发掘诗歌背后所隐藏的诗人的自然观。然而,了解诗人的自然观,对于我们研究象弗罗斯特这样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是极其重要的。事实上,弗罗斯特的自然观,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歌,理解他的诗歌艺术,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大自然,领悟大自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因此,弗罗斯特的自然观是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探讨的。本文将尝试着对弗罗斯特的自然观进行概括、描述和论证,并进一步分析诗人自然观的成因,最后还将探讨诗人自然观带给我们的启示。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反映其自然观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学习和研究,本人认为,弗罗斯特的自然观可以用下面两点进行概述:1)大自然具有双重性。2)大自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首先,弗罗斯特眼里的大自然是具有双重性的。诗人肯定并赞美大自然明亮美好的一面。大自然是美丽和仁慈的,它能带给人类愉悦、快慰和希望。这在《冬日的伊甸园》("A Winter Eden"),《窗前的树》("Tree at My Window")和《给解冻的风》("To theThawing Wind")等诗中有较好的体现。但是,诗人也看到了大自然黑暗冷酷的一面。在《星星》("Stars"),《熟悉乡下事之必要》("The Need of Being Versed in CountryThings")和《那就是一切》("The Most of It")等诗中,弗罗斯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冷酷无情、对人类命运漠不关心的大自然,而在《一再重复的梦》("The Oft-RepeatedDream")和《害怕风暴》("Storm Fear")中,诗人更是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邪恶、残忍和敌意。亦正亦邪,这就是大自然的双重性,也是大自然的矛盾性。面对大自然,弗罗斯特的态度是矛盾复杂的,他时而把大自然当作朋友,时而当作敌人,但更多的时候,他表现出一种智者的冷静与包容。其次,大自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弗罗斯特的智慧,向来为人们所赞叹。他的智慧,是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他善于观察自然万象,并从中悟出许多人生哲理。在他看来,“大自然总是在向人类暗示着什么”,而人类也总能得益于大自然的启示,学到知识,悟出道理。在这个意义上讲,大自然就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弗罗斯特认为,诗歌应“始于快乐,止于智慧”,而他的大部分自然诗正是如此。诗的开头部分往往是诗人对于大自然中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既而转入诗人对于眼前事物或现象的思考,最后以诗人悟出的道理而结束。对于弗罗斯特而言,诗歌中的“快乐”和“智慧”均来自于大自然。他的自然诗,恰恰记录了他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并把灵感转化为智慧的过程。本文认为,促成弗罗斯特自然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首先是 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 ii<WP=5>人(尤其是华滋华斯)对弗罗斯特的影响;其次是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的影响;另外,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有就是弗罗斯特本人的生活经历。应该说,诗人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弗罗斯特自然观的因素并不限于上述四个方面,但是通过对诗人作品(包括诗歌、散文、书信和随笔等)的研究,以及对诗人的生平故事的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四点是促成诗人自然观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将探讨弗罗斯特自然观带给我们的启示。根据弗罗斯特自然观的两方面内容,我们可以相应地得出两点启示:其一,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亦正亦邪,具有矛盾双重性。其二,我们应把大自然当成一本书来细读和研究,因为大自然就象是一本动态的、饱含哲理的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自弗罗斯特成名以来,世人对他的研究一直不断,但纵观这些年来国内外的弗罗斯特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诗人的自然观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论文写作的初衷,正是想让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诗人的自然观。同时还希望文中对于弗罗斯特自然观的分析、概述和论证,能有助于大家对弗罗斯特其人其诗的学习研究,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对待身边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