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版本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尔沁旗草原》是作家端木蕻良第一个长篇,是其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从1939年的初版本到1998年《端木蕻良文集》的出现,在近半个世纪的出版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的不同版(文)本。其中端木亲自(或参与)作品创作或修改的版本有三个,即开明出版社1939年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和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从初版本到作家社本,修改笔触涉及到人物形象塑造、意识形态、语言效果和副文本等各维度,褪去了初版本的生涩,使得情节更趋完整、艺术表达效果更饱满。端木蕻良是一个爆发型的作家,更是一位较为忠于自我意识的作家。1950年代历史语境下再创造的《科尔沁旗草原》,是端木基于时代发展与自我审视之后的再选择。这场角色洗牌与易位的文本叙述,折射了文本蕴含的精神信仰逐步消解至重建,也反映了端木从初登文坛到建国初期创作风格的转变。文集本的集成,以恢复原稿为目的,又以作家社本重构起来的思想意蕴再延续与再确认为结局。这是古稀之年的端木对第一个作品的盖棺性判断,是人民道路的坚守与自我身份定位的确认。版(文)本变迁增加了《科尔沁旗草原》的文学史叙述价值,也为端木蕻良研究提供了新路子。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失成败的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一直以来,此课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与热点。本论文在现有学者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地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尽可能地把握时代特点,力求对此课题再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力求以新的视角、综合性的方法,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系统化路径。  本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系统阐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