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理论、机制与经济后果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凸显了创新活动的重要地位。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创新活动的强度和效率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国家综合国力能否保持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08%,与美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披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8318.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0.8%,研发强度仅能维持生存水平。  从财务管理角度,研发活动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之一,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组成部分。两权分离产生以来,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日益显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管理者常常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偏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的最优决策,例如,削减创造长期价值的研发投入。现有与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相关的研究,重点讨论了管理者研发动机不足问题和公司治理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并未考虑到媒体舆论的影响。根据已有研究,媒体既有可能发挥监督作用,例如降低了在职消费(翟胜宝等,2015),也可能带来市场压力,诱发管理者的短视行为或决策(于忠泊等,2011)。具体到企业创新行为,媒体报道对企业的影响,目前文献鲜有涉及。本文旨在探索媒体报道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期寻求企业创新不足的深层原因和解决之道,认清媒体发挥作用的机制,丰富媒体治理和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  本文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首先系统探讨了各类媒体报道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媒体报道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中间机制;最后,考察了媒体报道对企业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梳理出媒体报道对公司研发活动的影响路径之后,本文手工搜集了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逐条阅读判断出媒体语气和报道内容,实证考察了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并最终对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和市场价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媒体对公司创新没有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而是通过市场压力效应,给管理者带来短期业绩压力和收购威胁,诱发了管理者短视行为,阻碍了公司研发活动,最终给企业创新绩效和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梳理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界定并解析了关键概念,总结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安排,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可能的贡献。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本研究相关领域文献。本章着重总结了媒体报道的经济后果、公司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后果、管理者短视成因及其治理等方面的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扎实的文献基础。  第三章为制度背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政策演变以及现状,企业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动机不足的现实背景。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我国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四章为理论分析,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研发活动。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管理者短视理论,从管理者动机入手,分析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章提出了媒体报道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两种理论路径,媒体信息中介效应和市场压力效应。进一步地,本章还分析了媒体报道如何影响公司创新绩效及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以2007-2013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媒体报道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实证影响,结果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关注报道越多,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越低;负面报道对公司研发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媒体对公司业绩的报道显著抑制了公司研发投入,关于创新的报道并未抑制公司研发投入。实证结果支持媒体报道的市场压力效应假设:媒体报道诱发了管理者的投资短视行为,对公司研发活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第六章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影响公司研发投入的传导机制,将上市公司按照产权属性、高管是否持股以及是否存在管理防御进行分组,考察不同情形下媒体报道对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辨析出媒体报道影响公司研发投入的中间机制。实证发现媒体报道给管理者带来短期业绩压力和收购威胁,迫使其削减研发投入。  第七章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如何影响公司创新绩效及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在阻碍公司研发活动后,进一步对创新绩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媒体报道越多,公司的创新产出越少,表现为发明专利申请数越少。不仅如此,媒体报道还显著降低了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结论从经济后果角度再次验证媒体对公司研发活动的影响路径:通过给管理者带来市场压力,诱发管理者短视倾向,削减研发投入。  第八章为本文的结论与启示,归纳总结了研究结论,提出启示和建议,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文将企业创新问题置于委托代理框架下,按照媒体报道——管理者策略——企业研发投入的逻辑路线,梳理出媒体报道影响研发投入的理论路径:信息中介效应和市场压力效应。通过手工搜集、整理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并区分报道语气和报道内容后,本文发现媒体报道通过市场压力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第二,本文考察了媒体报道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打开媒体报道影响公司研发活动的黑箱。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对研发活动的抑制作用在代理问题更严重的国有上市公司和没有高管持股的公司中更显著;媒体报道对研发活动的抑制作用在没有管理防御的公司中更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通过给管理者带来短期业绩压力和收购威胁,迫使其削减了研发投入。  第三,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媒体报道影响公司研发投入后的经济后果,发现媒体报道不仅不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还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产生了负向调节效应。从公司创新这一独特而重要的视角,发现了媒体报道给管理者带来的短期业绩压力损害了公司的长期价值。本文拓展了已有文献对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制度背景下媒体报道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政府主导设立的政策性资金,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扶持处于创业初期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2005年在《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中,首次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