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已为大家所普遍认可。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兴衰成败。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者选拔机制,已成为推进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基本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很多学者在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研究时得出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在认真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后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国有企业的选拔任命机制主要还是传统的行政任命机制,本文认为彻底改变当前不合理的经营者选拔方式,明确合适的选拔主体、拓宽备选对象、建立合理的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能有效的改变国企低效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营者选拔机制的比较研究,指出了国外现行的选拔机制的特点以及我国国企选拔现存的弊端。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经营者选拔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本文从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主体入手,指出应该将董事会作为选拔经营者的主体,由董事会负责选拔经营者。随后文章从董事会选拔经营者的范围、选拔方法的选择、选拔标准设计以及选拔的事后反馈机制这几个方面,详细叙述了董事会选拔经营者的具体操作。针对董事会选拔经营者的标准设计本文通过对招聘岗位的职位分析,围绕候选人的道德修养、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建立了测评指标体系,采用了相应的测评工具进行测评,在选拔中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尝试性地建立了一套国企经营者指标因素比较的权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