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智能产品设计思维与应用探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分布式存储、防篡改、智能合约等优秀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热切关注和应用尝试,其中物联网与区块链的结合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明确提出BoT(Blockchain of Things,中文为物联网区块链)的概念,“物联网+区块链”的融合发展将形成优势互补,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和学术关注的焦点。BoT技术必将激发面向大众的新一代的智能产品诞生,但是其中关于BoT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十分匮乏,设计应用研究更是空白。现阶段相关文献内容几乎都是关于理念解读和代码实现,BoT作为一项全新技术迫切需要设计人员了解掌握,并进行潜在市场机会挖掘和产品创新设计并落地。因此,本课题尝试探索基于BoT的设计思维和产品设计方法模型。本课题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例研究法、图示分析法等,对区块链和BoT技术的起源、概念、特性、参考模型等进行系统性和概括性的梳理。然后,从区块链思维的视角出发将BoT技术与设计思维相结合,尝试提出“BoT设计思维”,用以展示其指导新一代智能产品优化和创新的多样化视角和内涵。而后,进一步提出“BoT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模型的系统元素和层级的解析,表述了运用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阐述其实践应用一般程序,包括业务方向分析、关键节点分析、硬件功能分析、交互流程分析、合约功能分析,提出了相关分析方法的模板。最后,将BoT设计思维和BoT产品设计模型带入基于BoT技术的智能印章和老年人智能轮椅两个案例场景中,进行概念性分析和应用展示。BoT设计思维和BoT产品设计模型帮助设计师和设计研究人员在智能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能够适当地驾驭区块链技术,并实现与编程技术人员便捷的、图示化的沟通交流。这将促进BoT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促进市场潜在机遇的挖掘从而把握先机。
其他文献
说说一个小物件:博物馆展品下方的说明牌。这东西虽不起眼,却曾经给不少观众带来疑惑与无奈。原因就是,有的说明牌做得太简略。
卢雁平曾被媒体强调是“北京动物园唯一的研究生”。那是在2001年,他与三位同事一起师从中国医科大学的著名血液病专家刘志洁、黄文源两位教授.辅助整理珍稀野生动物的血液图谱
本文采用配价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论语》中的高频动词“为”的五个常见义项,从配价格式、主要价语的构成及义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