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产业结构重组及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职能演化——上海城市案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研究项目下的子课题,旨在通过对上海城市个案研究,量化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上海产业结构及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职能的演化过程,深入探讨上海产业结构及其职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演化的成因,解析经济全球化与上海产业结构及其职能演化之间因果作用机制。 论文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时期的1995-2005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范畴,首先在总结全球化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立全球化进程的测度指标体系,从贸易、外资、信息、旅游等四个方面综合描述了这一时期上海的全球化进程情况,并选取香港、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全球城市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经济外向性较高的四个主要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作为参照系,对比分析上海与他们全球化进程的差异特征,已准确把握上海全球化水平在长三角城市网络及世界城市网络中的相对位置。 经济全球化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文章以城市经济结构作为基本线索,在不同层面上分析上海产业结构重组及其价值区段的变化,并在长三角区域的背景中观察同一时期上海城市职能的转变过程,以此来表征上海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演化情况。 最后论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检验全球化作用与上海产业结构及其职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假设,并引用全球经济网络、产业区位等理论,以上海金融业的职能演化作为重点考察对象,选取花旗银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论证经济全球化促成上海成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推动其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看到,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区位选择和地方政府的竞争战略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龙头城市——上海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由此导致城市体系的等级属性和关联网络发生本质性变化。
其他文献
建筑虽然是三度物质空间,但是建筑的自身存在以及人对它的观察、体验,都具有时间因素的作用。一方面,建筑在时间的流淌中其功能、空间、形态和意义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连续性变化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大多数城市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方式规划建设的。虽然这种途径快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也缺失了传统“自下而上”方式发展起来的城市所具有的自然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H.A.Simon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问题表现为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的程度,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现成的程序。在规划决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住宅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建立良好的室内风环境及较高标准的室内空气质量环境成为发展我国生态住宅的当务之急。本
本文从几何学分类出发,探讨单曲面这种相对独立的形态如何应用于体育馆的屋盖设计。一方面列举具备单曲面形态的结构类型,从本质——结构受力原理分析形态的成因,归纳各类型的形
学位
本论文的选题是“乡镇形态结构演变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它是针对不同研究对象而独立存在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的人口依旧生活在农村。而目前,我国农村村
本文试图探索重拾建筑“场所精神”的问题,即尝试从东西方“数”的观念发展史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宇宙观来溯源其各自美学观念以及人文精神的脉络:西方主要是古希腊的科学理性
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城市空间分异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之下的苏南小城镇空间发展、演化的新特点、新趋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对于各个国家和区域的城市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一方面,全球化导致空间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世界城市体系的重组,以“产业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正在
学位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作为城市的物质载体,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在城市空间上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