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6年《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实施,奠定下定向增发的法律制度基础以来,定向增发融资活动已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首选且最重要的方式,占据上市公司2015年度股市再融资总额的98.6%。“定增热”下,各种诸如股价操控、利益输送在定向增发中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再融资实现经营效益提高的可能。由于国内定向增发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资本市场上定向增发的研究仍不够完善和全面。回顾国内目前为止的文献,可以看到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机、定向增发中的折价水平、定向增发实施的公告效应以及定向增发实施后的财富分配效应等方面,针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化所进行研究较少,基本只是利用事件分析法考察了定向增发前后几个年度经营业绩之间的偏差的显著程度,几乎可以说是浅尝辄止,更不要说去理解业绩发生变化背后的原因。本文结合经典的投资效率研究理论,试图从“过度投资”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对最终经营绩效变化的影响。首先,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了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时,控股股东过度投资的动机就越强,而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足够大,即便定增所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不抵投资额,控股股东也将发起定增并进行投资,事实上降低了公司的投资效率。实证部分,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合理选取变量,使用微观金融研究前沿中常用的LSB模型中的逆向选择成本来衡量信息不对称程度,用Richardson投资期望模型衡量过度投资,另外结合我国在1999年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通过选择合适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标,随后对三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与过度投资虚拟变量之间显著为正,而过度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则呈明显的负相关,说明信息不对称通过定增实现过度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路径是通畅的。而直接考察信息不对称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也肯定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企业,在定增后更容易出现经营状况恶化现象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