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了代表枞阳大山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3个典型阶段开展研究,分别是:次生灌丛、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对这3个次生演替群落共设置9块样地,在每块样地中设置1个20m×20m的标准地。采用了样方全部收获法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用生态演替序列的原理来比较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格局特征、通过DPS V.3.01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等特征指标、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与土壤的理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比较得出:次生灌丛群落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最大,其值为2680.098g/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2555.262g/m2,草本层生物量为124.84g/m2;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次之,其值为1632.553 g/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1495.535g/m2,草本层生物量为137.018g/m2;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最小,其值为736.204g/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550.692g/m2,草本层生物量为185.512g/m2。(2)对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层次分配比较得出:在次生灌丛群落中灌木层生物量所占比重为95.34%,草本生物量所占的比重为所占比重为4.66%;在马尾松纯林群落中,灌木层生物量所占比重为91.61%,草本层生物量所占比重为8.39%;在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灌木层生物量所占比重为74.80%,草本层生物量所占的比重为25.20%;在不同演替阶段中,均表现为灌木层生物量所占的比重大于草本层生物量的比重,但随着群落演替的正向进行,草本层与灌木层的生物量比重之间的差距在逐步减小。(3)对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种类分配比较得出:在次生灌丛群落中,灌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大青、苦楝、野桐、黄荆等少数种类上,它们分别占灌木层生物量的31.76%、28.05%、12.87%、12.28%;在马尾松纯林中,灌木层中的白栎幼树、化香幼树、马尾松幼苗、黄檀幼树、紫藤分别占灌木层生物量的23.85%、14.88%、14.02%、13.80%、9.53%;在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野鸭椿、茅栗、山胡椒、黄荆分别占灌木层生物量的22.74%、15.35%、10.56%、8.65%;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灌木层种类生物量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减小,灌木层的优势种越来越不明显。(4)对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器官分配比较得出:在不同演替接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中均呈现出:灌木生物量中根系所占的比例最大,将近占到总生物量的一半,茎所占比例次之,叶最少;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但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灌木层的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的差距在减小,草本层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差距也在减小。(5)对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肥力和养分的贮存能力。随着演替的进行,次生灌丛、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容重依次减小,土壤含水量和>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依次增加,尤其在0-10cm的土层,该规律较明显,而随着土层的深入,其差异性不显著。而土壤的养分中,除了有效磷基本处于稳定外,其余的养分含量均随着群落的演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表层土中,其差异性较显著,而随着土层的深入,差异性减弱;且不同演替阶段均表现为表层土的土壤养分含量大于下层土的土壤养分含量。(6)在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中,研究表明:灌木层根的生物量、灌木层茎的生物量、草本层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与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成负相关,而灌木层叶的生物量、草本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与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成正相关;其中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草本层的生物量分配影响较大,而灌木层的生物量与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相关性大;土壤pH与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相关性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藓类落叶松林三种主要林型的不同林隙特征(面积、边缘木、形状指数、开敞度、形成原因、方向)和不同的
本研究对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以及本人在读期间通过网扫、黄盘诱集、马来氏网诱集、寄主饲养等方法获得的跳小蜂科标本进行了检视。共对跳小蜂科约3000号标本进行了整理和
氮素是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最重要元素,研究杨树人工林连作和轮作氮素循环微生物类群演变动态及氮素代谢结构特征,有助于从养分循环角度揭示杨树人工林连作障碍机制。本文
本试验以3春剑品种‘银杆素’(C. longibracteatum’Yingansu’)、‘红花春剑’(C. longibracteatum’Honghuachunjian’)、‘大红朱砂’(C. longibracteatum ’Dahongzhusha
川西亚高山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区,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关键区。本研究通过进行去除样方内草本层、灌木层的处理,
生物量和生产力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最基本特征,本研究对四川长宁县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和研究,在标准竹的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各竹林生物量模型的拟合选取最优生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作为我国著名的秋色叶树种,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由于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树形美观,叶秋季红艳,具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