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电池负极的改性研究及新型无酸铅-钠混合电池的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酸电池凭借其低成本、高安全性以及高的回收利用率,一直广泛应用于军事、通讯、工业与民用移动设备和车辆中,且目前仍占据着全世界最大的电池市场份额。但是铅酸电池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比能量较低,无法满足混合电动汽车和大规模电力储能的需要;(2)由于负极硫酸盐化,使铅酸电池的循环性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3)由于生产过程中重金属铅和硫酸的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基于此现状,本文利用一些添加剂和碳材料协同作用,对铅酸电池负极进行改性研究,并且提出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无酸
其他文献
硫杂杯芳烃是以桥联硫原子取代普通杯芳烃中桥连亚甲基形成的一类新型杯芳烃。由于用桥连硫原子取代了桥连亚甲基,使得硫杂杯芳烃分子的空腔结构、立体构型、对过渡金属的络
现在的民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要通过这些新闻去获取国家乃至全世界发生的事件、关注社会的思想潮流倾向等。但是一方面民众对于电视新闻理解的能力不同,另一方
自从Haruta首次发现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金(Au)纳米催化剂对低温一氧化碳(CO)氧化具有优异催化性能,人们对Au催化CO氧化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通过考察Au催化剂的活性位和催化机理,揭示该催化过程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包括Au颗粒尺寸和形貌、Au原子配位数、电荷和价态、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等。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在金属/氧化物多相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常见于还原性氧化物(TiO_2、C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以及广播新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电视新闻报道的实际效果,分别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形’。也只有达到这方面的要求才能够缩短观
地方台以新闻立台,电视新闻是地方台的龙头节目,体现一个台的水平与实力。笔者认为,新闻除了要采好,还要编好。编辑出来的新闻节目要有引导性,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对新
2017年上半年,已上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营收成绩喜忧参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11家广电系上市公司纷纷加速融合转型,积极开拓外延业务、布局新媒体。近日,广电系上市公司相继
含氮芳香羧酸类配合物在药物传递、分子识别、气体吸附与分离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论文基于4,4-((1H-1,2,4-三氮唑-1-基)次甲基)二苯甲酸(H_2TZMB)配体与过渡金属15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热重和粉末衍射测试,对配合物1、2、3、6、7、10、11和12进行了荧光性能分析,对配合物5、8、9和15进行磁性研究。结果显示1、
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表面效应、介电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而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催化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
节目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引发关注,还是因为它传递了人世间最可贵的亲情、恩情、爱情、友情。在笔者看来,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征服受众的只有两点:真实性、服务性。别无他,
现代社会对能耗低,污染少,高附加值,高功能性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构筑已经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是现代分子材料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机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等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分离和催化工程中,但这些材料的结构改造和修饰难度很大,难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控制其大小、形状以及物理化学特性等。有机材料具有优良的分子剪裁与修饰功能,但在坚固性与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