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输血对Ⅱ期结肠癌患者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同种异体红细胞输血是否对TNMⅡ期结肠癌患产生有害作用,哪些术前因素可能是输血的危险因素。  材料和方法:  收集1995年到2002年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辽宁省肿瘤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050例结肠癌患者。满足纳入标准的470名患者被选择进行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结果:  我们发现非输血组和输血组患者之间在死亡(P=0.018),局部复发(P=0.000)和远处转移(P=0.040)等临床结果中存在统计学意义。小于3单位输血组和大于3单位输血组之间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并没有显示任何统计学差异。在输血组中不同的输血量患者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78.77%比63.83%,P=0.006)。同时,非输血组和大于3单位输血组间患者的生存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84.83%比63.83%,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3个变量与增加同种异体输血的风险有关:术前CEA水平(P<0.05),肿瘤的位置(P<0.01),肿瘤直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肿瘤直径是围手术期增加输血需求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Ⅱ期结肠癌患者中,同种异体输血增加了患者术后肿瘤死亡、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术后肿瘤死亡、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与输血量的多少无关。输血量的多少与患者生存率相关。肿瘤的位置和肿瘤直径是术前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清楚,虽然SAH后兴奋性递质释放引起的兴奋性中毒学说已被证实,但伴随GABA释放的大量Zn离子对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并
目的:  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通过影响内皮细胞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巨噬细胞浸润等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