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整洁”、“生态宜居”成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然而,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与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相比,农村环境卫生在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及污水排放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在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中,政府一直被视为唯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但随着“政府失灵”问题逐渐凸显,加上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质疑和挑战。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强调在公共服务供给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努力构建一种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参与供给的新模式。本文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等相关基本理论,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进行分析,了解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有哪些,并试图对多元主体进行角色定位,使各个主体了解和明确自己的优势和职责。其次,以海南省B镇为调研对象,了解其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及主体关系,多元供给的运行方式,发掘多元主体参与供给中还存在的问题,如:多元主体参与供给的协同度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信任不足等,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因此,在文章最后,提出了要树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理念、建立多元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完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的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