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类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半导体由于种类多、性质多样和成本低廉已经成为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具有优良性质的新材料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系列化合物作为传统的有机半导体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它们在有机电子材料领域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则为指导以有机合成为基础,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的衍生物,并对它们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1采用可溶中间体的合成策略,通过、溴化、全氟烷基化、水解和缩合四步反应,首次在苯并咪唑苝(N)的港湾位引入两个强吸电子的三氟甲基或全氟辛基,成功地分离了1,7-双三氟甲基苯并咪唑苝的三个异构体(5a-5c)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5a-5c在400-700 nm的可见区有较强的固体吸收,三者的LUMO能级在4.37-4.43 eV,表明了极强的电子接受能力。场效应晶体管的测试表明苯并咪唑苝两种异构体混合物、三氟甲基取代的苯并咪唑苝的异构体混合物、全氟辛基取代的苯并咪唑苝的异构体混合物都属于典型的n型有机半导体,室温下的迁移率分别为0.0071、0.002、0.0014 cm2 V-1 s-1。2发展了一种合成全氟烷基取代的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的通用方法,利用该方法通过酯化、溴化、全氟烷基化、水解和缩合五步反应合成了1-全氟辛基花酰亚胺、1,7-双全氟辛基花酰亚胺、1,6-双全氟辛基花酰亚胺、1,7-双三氟甲基花酰亚胺、2-全氟辛基萘酰亚胺和2,6-双全氟辛基萘酰亚胺六个系列21个目标化合物,并对他们的溶解性、光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六个系列化合物的溶解性可以通过N端烷基的大小调节,化合物12e,13e,13f,13’e,14d和14’d混合物,23b,23d在有机溶剂中有优良的溶解性,是潜在的能溶液处理的有机半导体。本研究中全氟烷基取代的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的LUMO能级在4.04-4.34 eV,具有较强的接受电子能力。全氟烷基取代的苝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0.67)3发展了一种合成含花的齐聚物的有效方法-选择性光催化闭环,用此方法合成了梯形共轭的齐聚花酰亚胺28,29和苝四甲酸丁酯的齐聚物37,40。同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中间体梯形共轭的齐聚花四甲酸酐32和34,它们可以用来制备N端含有不同取代基的齐聚花酰亚胺。4发展了一种合成梯形聚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光催化闭环,利用此方法合成了具有大平面共轭结构的可溶的梯形聚合物LCPT。LCPT具有强的电子接受能力,很宽的吸收光谱,较强的荧光和很高的热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光电材料。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共108例临床资料特点,与同期国内文献资料相比较.结果:肿瘤排名情况与国内资
目的了解小学生碘缺乏病的现状.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进行体验的方法.结果共查学生1136人,其中男生636人,女生500人,检出患病数(Ⅱ°)48人,其中男21人,女27人.结论需加大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 (PD)患者工作记忆损害特点和神经心理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仿制并修订了Smith工作记忆检查软件 ,对 30例早期PD患者及 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工作记忆
以含水低渗气藏气体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含可动水、含约束可动水和含束缚水影响下的三类低速非达西渗流进行了分类阐述,阐明了气体滑脱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各自存在和
当前时期,素质教育是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核心。在此情况下,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体系下
电势、电势差和电压三个概念,在一些教学资料和参考书中的用法比较混乱,甚至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本文试图通过对三者的定义、存在条件、适用范围等进行深刻地分析,理清它们之
自甘草残渣中分离一种水溶性葡聚糖 GPS,急性毒性实验证明其属无毒物质 .通过体内抑瘤实验表明 ,GPS对小鼠肉瘤 S-1 80及艾氏腹水移植瘤皆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分别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