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伴随着显著变化的经济形势、相互交织的社会矛盾,以及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很多深层次就业矛盾显现,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就业领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为广大群体提供就业服务、进行就业培训与指导、帮扶就业困难人群解决就业问题的就业服务机构,有助于推动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在迎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公共就业服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及运作效率等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模式的改变而日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有必要构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弄清楚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现状,找出不足,深入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将有助于公共就业服务提高效率、提升质量,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事业不断发展,以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本文首先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关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以服务质量的顾客感知理论和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公共就业服务的行业特征,构建了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次,通过信度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剔除了不合理的指标,修正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各指标赋予权重,并采用TOPSIS法对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找出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缺乏了解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预期;服务设施与提供的服务不匹配,未能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基层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信誉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公共就业服务的思想观念落后,激励机制不健全;承诺的服务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相匹配;对就业弱势群体关注度较低,缺乏个性化服务意识;缺乏公平开放的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效能投诉机制,帮助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制定统一服务标准,以多样化形式开展就业服务;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誉评价机制;树立正确就业服务理念,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积极研究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其他文献
概述混凝土装饰要素及实现方式,分析各种装饰混凝土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在满足装饰混凝土个性化的基础上,开发标准化产品是推进装饰混凝土工业化应用有效途径之一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三明市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创新
目的探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留守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WHOQRL-BREF),在延边州抽取451名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的得主既不是知名导演,也不是著名演员,而是一个叫杨容莲的茶水工。当主持人念到“杨容莲”名字的时候,全场的电影人全体起立,长时间为她
问:我当妈十年,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好妈妈还是一个不好的妈妈。生活如蚁,忙碌不堪,以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只觉尽了本分和职责就好。最近,有些事对我触动很大。请问,母亲这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真的非常重要吗?我怎样才能当一个好妈妈呢?  李娟  答:过年去参加一个婚礼,饭桌上坐着两个孩子。  一个孩子等餐时不停地敲碗,刚上第一道菜立刻就开始吃,遇上爱吃的更是直接把盘子拽到自己面前,不管不顾,汤汁溅得到处都
<正>机床工业是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积极谋划传统机床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中国机床工业在未来世界同行高端产品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未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的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才能实现会计模式的重大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其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机器学习也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中新的研究核心问题,当前已经在网络搜索、语言识别和机器视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
秋冬交替,冷空气搅动着不安。世界与中国、行业与个体,纷纷继续沉浸在各种喧嚣中无法自拔,而人们焦虑地仰望着、等待着那些所谓的结论:我们将面对怎样的未来?10月底,美联储宣布退出
台湾光复以后,关于中共在台湾的地下组织、活动与溃败之经过,国民党安全局的机密文件有这样一则记载: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归中国。为了在台湾开展工作,中共中央派台湾省籍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