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伴随着显著变化的经济形势、相互交织的社会矛盾,以及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很多深层次就业矛盾显现,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就业领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为广大群体提供就业服务、进行就业培训与指导、帮扶就业困难人群解决就业问题的就业服务机构,有助于推动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在迎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公共就业服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及运作效率等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模式的改变而日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有必要构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弄清楚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现状,找出不足,深入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将有助于公共就业服务提高效率、提升质量,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事业不断发展,以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本文首先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关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以服务质量的顾客感知理论和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公共就业服务的行业特征,构建了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次,通过信度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剔除了不合理的指标,修正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各指标赋予权重,并采用TOPSIS法对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找出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缺乏了解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预期;服务设施与提供的服务不匹配,未能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基层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信誉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公共就业服务的思想观念落后,激励机制不健全;承诺的服务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相匹配;对就业弱势群体关注度较低,缺乏个性化服务意识;缺乏公平开放的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效能投诉机制,帮助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制定统一服务标准,以多样化形式开展就业服务;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誉评价机制;树立正确就业服务理念,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积极研究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