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题目: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定位方法与成像质量评价 目的:摸索简易实用的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的解剖定位方法,评价屏气三维FIESTA序列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的可靠性;摸索CMRA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与控制方法。 材料与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机,连续进行96人次CMRA检查。检查程序包括使用实时FIESTA序列进行交互式解剖搜索以定位标准四腔心层面,使用电影FIESTA序列完成标准的四腔心、左室短轴和长轴以及右室长轴的形态和运动检查,使用三维FIESTA序列完成冠状动脉扫描,呼气末屏气完成检查;使用9个步骤从不同角度定位以显示LM、LAD近段和中段、RCA的近段和中段以及LCX的近段;心电触发延迟时间通过观察四腔心层面RCA断面的运动以确定准确的舒张中期冠状动脉显示“运动暂停”的间期;建立一种评分-分级图像质量评价体系,按照0-2分给呼吸运动、心跳运动和组织抑制效果分别评分,然后根据评分之和对图像质量进行0-Ⅳ分级,并与常规的0-Ⅳ级图像质量分级方式进行比较;采用标准的冠状动脉分段方式评价显示的长度并统计各步骤对目标血管显示的成功率和对各冠状动脉主支显示的可靠性。 结果:96例受检者除10例因为不能保持屏气、心率过快或不齐以及可能的冠状动脉病变外,其余86均完成检查;评分-分级图像质量评价系统与常规的0-Ⅳ级图像质量评价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6,t=84.5,P<0.05),并可以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提供改进成像质量的依据;心跳搏动模糊、呼吸伪影和组织抑制效果分别占图像质量下降的41.47%、30.43%、28.09%;通过个体化的ECG触发延迟时间设置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搏动模糊伪影并提高图像整体质量;94.82%的图像质量大于等于评分-分级的Ⅱ级并以此作为可接受标准;以连续显示LM、LCX近段、LAD近段和中段、RCA近段和中段为显示成功,9个定位步骤各自对目标血管显示的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学位论文靠性为86.90%至100%不等,9个步骤综合对LM、LAD近段和中段、LCX的近段显示的可靠性为100%,对RCA的近段和中段显示的可靠性为98.84%。 结论:本研究摸索的定位方法以心脏的功能解剖平面为基础,可以稳定可靠地显示冠状动脉主支,包括LM、LAD近段和中段、LCx近段、RCA近段和中段,多角度定位使显示的内容互相补充,提高了显示的成功率并弥补了层间分辨率的不足;使用评分一分级图像质量评价系统可以准确评价CMRA的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具有指导改进成像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