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职作为应届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前要经历的重要人生关口,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机遇、挑战,也会得到很多帮助和经验,其中存在着丰富的社会资源的交流和碰撞。本研究从求职者在微信中生产的文本,言说的话语出发,深描出当前应届生求职的流程并且探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的话语策略和存在的话语规则,以及累积社会资本的情况。当下的求职环境中强关系和弱关系同时存在,求职者们一方面主动寻求和建立弱关系,另一方面也存在从依赖传统的强关系到泛熟人社交的变化。微信为应届生提供了一对一交流的工具,同时也为群体交流提供了平台,大学生求职者们选择组织中有利于自己求职的弱关系,转换为强关系,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由于信息的不平等,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还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关系网络,但也存在信息过量的弊端。求职者在微信求职时使用了多种话语策略。在言说对象时,群内制度代理人言说时使用的关键字、量化规则在群内营造出紧张和焦虑的求职氛围并形成群成员言说时的规范。群内的陈述模式向着经验叙述的方向发展,群成员通过自我揭露、吐槽等情感宣泄极大提升群内的信任程度,群成员通过重复行为加入讨论,在短时间内形成瞬时的情感共同体为彼此提供支持。交流中使用图像和表情包补充了单纯的话语无法提供的信息,营造社交氛围并且延续交流的深度。群内的修辞和陈述模式息息相关,群成员通过自嘲对彼此进行情感支持,通过重复对群成员施加群内互惠规则的压力,也加深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交流互动中,求职者们慢慢习得了一些话语规则,帮助自己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例如,在求职群既有的组织框架内形成自己的规范,并且通过沉默等形式形成封闭的社交网络,限制其他成员参与和获得社会资本的机会。话语的规则和策略背后,反映了求职者的社会资本累积和运用的情况。群内的制度化代理人会强制订立规则和日常活动,并且制定违反规则的惩罚机制,群成员在认可规则以后会对规则作出反馈,以期在短期内达到合作互惠的目的。随后,求职者在群内通过发布平台信息、简单问答、经验分享与自我揭露等方式分享信息,提供情感支持,逐步建立起互惠规范,强化对彼此的信任。在互动中,交流对象还需要长期地投入时间、注意力和原有的社会资本以完成社会资本的转换和积累,这些资本还会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