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彦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戏曲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作品被戏剧界称为“西京三部曲”,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重要戏剧奖项。陈彦在创作之余也重视对戏曲现代戏的研究,撰写发表了大量戏曲理论文章及有关戏曲现代戏的随笔、札记等,他联系自己的创作实际提出了以民众精神为核心,以注重恒常价值开掘及其当代意义为主要特点的戏曲观。本文由绪论、论文主体部分和余论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梳理了陈彦剧作及戏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在“振兴戏曲”背景下,陈彦戏剧研究的出发点是促进戏曲发展。阐述了研究陈彦剧论的方法及意义。第一章主要以文献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陈彦的戏曲创作论的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戏曲与生活、戏曲现代戏的题材选择中的“关注小人物”“注重平常生活”问题、戏曲主题开掘中的“恒常价值”论问题等。第二章分析了陈彦的戏曲价值论问题。他的戏曲价值论的鲜明特征是强调“民众精神”和“家国情怀”。此部分特别就陈彦的“民众精神”观念的形成原因做了分析。第三章涉及陈彦的戏曲创新论,分析了陈彦有关通过创新强化戏曲“活性”和戏曲“发言”能力的观点,对陈彦有关戏曲创新之道“常”“道”“恒”三个方面分别做了阐释。第四章探讨陈彦有关戏剧文学论的基本观点,特别就其有关戏剧文学地位论的提法“文学是戏剧的灵魂”做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陈彦“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意义及启示。陈彦剧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主题开掘方面提出了“恒常价值”论。从文化学角度看,“恒常价值”这一概念主要被理解为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新时期以来,文化领域发展变化的一大趋势即对于传统文化不再盲目地一概否定,而是批判继承。陈彦的“恒常价值”思想其实是这一文化思潮的一部分。同时陈彦还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发展。陈彦在戏曲界对于“恒常价值”的提倡,是戏曲界呼应文化领域的这一思潮的一种理性且有自己特殊见解的声音。陈彦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戏曲的文化功能及戏曲创作主体的文化责任很有启发意义。最后一部分为余论,对于陈彦剧论的主要价值做了小结,并从陈彦的有关论述出发,从戏曲的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社会快速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在传媒体系发生剧烈变革、大众文化作为商业文化强力崛起的情况下,戏曲要适应城市化发展,戏曲要争取到社会成员的注意力,特别是要争取到青少年群体的注意力,就需要融入城市文化,需要使“教化”与“对话”相统一,需要进一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