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电振子周期扰动主动控制湍流边界层减阻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p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湍流边界层的壁面摩擦阻力是总阻力的主要来源。要减小壁面摩擦阻力,就要抑制相干结构的猝发过程。近壁区的条带结构和流向涡构成的自维持过程是壁湍流产生和维持的关键所在,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加以控制,都可以达到抑制湍流、减小壁面摩擦阻力的目的。本文采用热线测速(Hot wire anemometer,HWA)实验技术,利用小波变换等信号分析方法,验证了湍流边界层外区超大尺度相干结构的存在性,并研究了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减阻机制。以沿展向布置的双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PZT)振子为动作器,分别采用开环和闭环主动控制方案,实现了壁湍流相干结构开环及闭环主动控制减阻。采用双丝热线探针,对湍流边界层的流向和法向两个分量的脉动速度信号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速度分量进行小波变换,分析了近壁区和外区流向和法向脉动速度分量的分尺度湍动能随尺度的分布。在外区发现流向脉动速度和法向脉动速度的能量最大尺度随法向坐标远离壁面增大,相干结构的平均猝发周期也相应增加,说明在外区存在超大尺度的相干结构。分析近壁区和外区能量最大尺度相干结构的喷射和扫掠事件对应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发现外区的条件相位波形较近壁区均发生了改变,雷诺应力负的幅值显著降低,雷诺应力表现为正负交替的波动现象。自主设计了压电振子开环主动控制方案,通过交流变频电源对压电振子施加不同电压幅值和振动频率的交流电,利用安装于壁面上的展向布置的双压电振子的同步和异步振动方式,实现了双压电振子的同步和异步振动对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主动控制。当压电振子的振动频率(160 Hz)接近相干结构能量最大尺度对应的频率时,双压电振子的异步振动实现了对流向涡的有效干扰和调制,打破了壁湍流的自维持机制,减小了壁面摩擦阻力。通过引入扰动雷诺数Red(28)?A2f/?表征扰动特征,发现在异步100 V/160 Hz工况中当Red=0.54时最大减阻率18.54%。异步控制160 Hz工况湍动能曲线均出现两个较为明显的极大值及一个极小值,且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均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说明压电振子的异步振动对壁湍流相干结构产生周期性的调制作用。条件相位波形被干扰,压电振子160 Hz异步振动产生的周期性的扰动对相干结构的调制作用明显增强。随着法向位置增大,调制作用减弱。把湍流速度脉动信号分成大尺度和小尺度,160 Hz振动频率下压电振子的扰动增强小尺度的湍流强度,调整了近壁区的能量分布,将大尺度能量转移到小尺度中。说明压电振子的扰动通过将部分大尺度高速流体破碎为小尺度结构来实现减阻。随着流向位置远离压电振子,压电振子的振动对于湍流边界层的作用逐渐减弱。以mu-level法为猝发事件的检测准则,用热线敏感丝传感器、单片机控制器和双压电振子动作器进行闭环控制,达到湍流边界层减阻的目的。采用安装在壁面上的沿展向布置的双压电振子的异步振动方式,通过对压电振子输入三种不同的振动频率,得到最大减阻率为16.03%。闭环控制结果表明,与开环控制相比,闭环中控制压电振子振动的电能为原来的25%,得到的减阻效果与开环接近。三种异步控制中,能量最大尺度附近的湍动能发生变化。发现压电振子的振动频率为160 Hz时,减阻率达到最大。加入条件检测后,100 V/160 Hz异步控制工况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周期变小,幅值变大。
其他文献
尖晶石铁氧体具有高电阻率、高初始磁导率、低矫顽力、低涡流损耗、良好的阻抗匹配和高介电损耗,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变压器、传感器、隐身涂料、磁性药物传输和水处理等各种现代器件和技术中。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尖晶石铁氧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通过元素替代的方式优化了铁氧体的软磁性能;第二,研究了铁氧体的微波吸收和电磁屏蔽性能;第三,将铁氧体与硅酸镁材料复合,对其染料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
BiFeO3是一种单相多铁材料,具有高铁电居里温度、高反铁磁奈尔温度和高剩余铁电极化强度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非易失存储器件。本论文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BiFeO3薄膜及其异质结构,系统研究了BiFeO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磁特性及其异质结构的电输运特性和磁特性。在BiFeO3/LaAlO3异质结构中,随着BiFeO3薄膜厚度增加,BiFeO3薄膜发生了由高应变类四方相→类四方相→倾斜的MC相→中间倾斜
目前,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大量的无机长余辉材料。相比于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因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而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同时,由于有机晶态长余辉材料具有非晶态有机长余辉材料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得有机晶态长余辉材料无论是在设计制备、机理研究,还是应用方面均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深入研
有机共晶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通过非共价键作用组装形成的固体材料,与传统共价键合成相比,具有成本低廉、结构设计灵活、可溶液加工等优势,为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有效策略。共晶是组分明确的单晶材料,其构筑单元在共晶内呈现清晰有序的堆积结构,有利于研究多组分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进一步为高性能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指导。其中,电荷转移共晶是指在给受体分子之间有自由电子离域的一类,电荷转移作用既可以是形
高超声速飞行器服役于超高温度、高气动载荷和高速气流冲刷等严酷环境中,并且其冲压发动机也会面临超高温水蒸汽、高气动压力等极端条件。面对如此恶劣的服役环境,现有的隔热材料无法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需求。因此,开发新型轻质、高强、超高温隔热材料对于推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开展了新型超高温隔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了提高多孔超高温陶瓷的
海底油气管道的主要铺设方法包括S型铺管法、J型铺管法以及卷管铺设法。其中卷管铺设法的效率高、成本低。在卷管铺设的过程中,管道会产生1-3%的轴向大应变,在服役过程还会承受内压。在运输腐蚀性介质时还需要防护内衬层。一旦发现管道含有裂纹,需要断裂评估以保障安全。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断裂评估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正了参考应力法,并对含有环向表面裂纹且承受大尺度轴向应变的等匹配焊
海洋立管作为连接顶部海洋平台和底部海床,用来运输海底油气资源的重要管道设备,是海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同时也是最薄弱构件之一。立管不仅时刻承受着外部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如海流、波浪、内波等)和海面平台运动的影响,还会受到内部流经的高温高压油气的作用。这些载荷的长期周期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效应,会引起立管周期往复运动从而导致立管结构的疲劳破坏。多模态参与的立管涡激振动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热点课题之
蛋白质力谱测量是以单个蛋白质分子为研究对象,对解折叠与折叠过程的力和位移进行实时测量,解析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而应用于稳定性研究、病理分析等方面。目前,原子力显微镜、磁镊、光镊是力谱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中光镊以其高的力学、空间、时间分辨力,在蛋白质力谱测量中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基于光镊的蛋白质力谱测量技术通过光阱控制蛋白质分子链两端的微球产生远离和靠近动作,来拉伸和收缩蛋白质分子,测量过
中尺度涡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中尺度海洋现象,对全球海洋热量和物质输运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中尺度涡三维结构有助于理解海洋中尺度现象动态变异。然而,由于缺乏高分辨率观测数据,至今对中尺度涡精细化三维温盐和生物地球化学结构的认识还不全面。水下滑翔机观测网可携带多种传感器,同步获取不同位置的海洋信息,实现长时序、大范围、高精度、多参数、三维连续海洋特征观测。本文面向
拓扑光子学是光学的重要新兴分支,也是拓扑电子学在光学的延展。根据导带或价带是否有完整的空隙,拓扑相可以分成有间隙的和无间隙的。本论文主要讨论无间隙的光学拓扑半金属,如光学外尔半金属,光学nodal line半金属和光学狄拉克半金属,以及发掘这些拓扑半金属的奇特物理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两个磁等离子体界面可任意伸缩的“费米弧”。当回旋共振频率超过等离子体频率时,磁等离子体材料的动量空间会形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