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太昊陵祭祀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太昊陵国家祭祀在继承前代祭祀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仪式更加庄重和繁琐。满清虽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政权,但对象征汉文化的太昊陵的祭祀非常频繁,清代十位皇帝共参加了四十三次祭祀,无论是祭祀规模和祭祀的次数均超过前代。清代频繁的国家祭祀与民间兴盛的进香场面遥相呼应,共同推动清代太昊陵祭祀文化的繁荣。最早在唐太宗时,官方对太昊陵就有了保护,但直到宋太祖时期才有相应的国家祭祀。明太祖朱元璋亲撰太昊陵祭祀文,制定相关的祭祀礼仪,从此明代对太昊陵的祭祀非常重视,并持续对太昊陵庙做相关的修复工作。清顺治时期继续沿袭明代祭祀太昊陵的祭祀制度。康熙七年(1668年)对太昊陵的祭祀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祭祀更加繁琐和隆重并且先后因亲政、立皇储、平定三藩、皇祖母神主入太庙、水旱灾害等十次派官员到太昊陵祭祀。清世宗登基后,对祭祀的礼仪重新进行修订,先后因登基、先皇神主入圜丘、祈福派官员到太昊陵祭祀。乾隆时祭祀多达十次,先后因先皇神主入圜丘、太后六十大寿、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回部叛乱等派官员到太昊陵祭祀。清仁宗先后因登基、先皇神主入圜丘、五十和六十诞辰、祈福等五次派官员到太昊陵祭祀。清宣宗先后因先皇入圜丘、太后六十诞辰等三次派官员到太昊陵祭祀。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共进行了九次祭祀,乾隆之后的各个皇帝对太昊陵的祭祀基本延续康熙、雍正时的礼仪规定。清代频繁而隆重的国家祭祀带动了民间进香的兴盛。每年二月,淮阳县周围百姓大规模前往太昊陵参与各种目的的进香活动,这种兴盛的进香活动表达了民众对人文始祖的崇敬和礼赞,是老百姓追本溯源心理的表达,有效地传达了孝的理念。民间每年上百万群众进香,女性人数占到一半左右,善男信女共聚一堂冲击了传统保守思想,女性得以参与社会活动。虽然清政府明令禁止群众聚集,但是百姓到太昊陵进香的行为被官方私下默认。众多的香客,使围绕着太昊陵的商业活动出现兴盛的局面,神圣庄严的太昊陵的存在固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欺诈、强买强卖等违背商业原则的行为,但也难免出现商业纷争。清代官方对太昊陵的祭祀是对中华人文始祖的认可,拉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外,清代官方对太昊陵的国家祭祀以及民间的进香,传达了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观念,在确立等级关系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秩序。
其他文献
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成长三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并行的、互嵌的过程,分析三者的耦合机理,建立三者的耦合评价指标,通过实证数据进行评价。给出不同地区三者耦
目的:观察清补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复感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清补汤(组成:太子参、山药、板蓝根
通过对传统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阐述、说明大数据应用中数据收集与整理、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及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的优势及作用。
本文探讨了高职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学习形成的原因和改变这种状况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我们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吸附式制冷技术以低温热源为驱动热源,能够利用太阳能和低温工业余热,向外界提供冷量,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吸附床作为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由吸附床换热器和吸附剂两部分组成,它的传热传质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体系统的优劣。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板翅式吸附床,开展吸附床的结构优化和硅胶/氯化锂复合固化吸附剂研究,对板翅式吸附床的换热器结构和吸附剂进行优化,强化了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提高吸附式制冷系统
不同的淀粉具有不同的性能,大部分情况下原淀粉溶液不太稳定,对各类淀粉进行变性反应可以得到所需的特性,从而满足生产要求,有时甚至需要双变性才能满足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