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第二章第六节)翻译报告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材料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一的《杨式太极拳》(Yang-style Taijiquan),译者对该书的第二章中的第五、六节进行了英译,并根据第六节的翻译实践撰写了翻译报告。本报告所选翻译材料介绍了《杨式太极拳》六段段位技术的单练套路、对打套路和拆招技法。该部分包含了中国武术中“打、踢、拿、靠、摔”五类技术元素的综合运用,是全书中难度最大的段位技术。原文文本中对技击动作的具体阐释部分配有插图,图文并茂,增强了原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本次翻译实践所运用的理论是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弗米尔认为,翻译是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目的是目的论者关注的焦点,它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目的论和原文文本的特点,对于选文中含有丰富意象的动作名称和图片旁边的注释文字,译者采用了“异化策略”,用简洁的词组短语译出,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特色,让读者在习练杨式太极拳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对于具体描述技击动作内容的部分,则采用“归化策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译出,以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杨式太极拳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拳种。因此,以杨式太极拳的翻译,作为研究太极拳翻译乃至中国武术翻译的突破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竞争情报以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国家、地区、企业和集团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随着全球竞争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家、企业和信息机构的重
古籍善本是图书馆中使用与保管矛盾最为突出的文献 ,而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数字化。它的全文数据录入应以保持原貌为根本。上海图书馆研制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 ,将馆
作者在使用从澳大利亚引进Horizon编目模块实际工作中,指出了该系统编目模块存在五个问题并对这五个问题进行了一一论述,并且提出了解决五个问题的对策.最后,作者对引进国外
期刊
针对电子邮件带来的主要安全问题:敏感信息泄露,病毒传播以及垃圾邮泛滥提出相应的三种解决方法和相关技术:加密和数字认证,病毒查找和邮件过滤。本文对这三种技术进行了全面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