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材料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一的《杨式太极拳》(Yang-style Taijiquan),译者对该书的第二章中的第五、六节进行了英译,并根据第六节的翻译实践撰写了翻译报告。本报告所选翻译材料介绍了《杨式太极拳》六段段位技术的单练套路、对打套路和拆招技法。该部分包含了中国武术中“打、踢、拿、靠、摔”五类技术元素的综合运用,是全书中难度最大的段位技术。原文文本中对技击动作的具体阐释部分配有插图,图文并茂,增强了原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本次翻译实践所运用的理论是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弗米尔认为,翻译是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目的是目的论者关注的焦点,它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目的论和原文文本的特点,对于选文中含有丰富意象的动作名称和图片旁边的注释文字,译者采用了“异化策略”,用简洁的词组短语译出,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特色,让读者在习练杨式太极拳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对于具体描述技击动作内容的部分,则采用“归化策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译出,以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杨式太极拳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拳种。因此,以杨式太极拳的翻译,作为研究太极拳翻译乃至中国武术翻译的突破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