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拟定优化的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疗效。2.研究方法对我院(广东省中医院)40例狼疮性肾炎(LN)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性研究,对所选病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上予中医辨证治疗(根据统一的中医证型和中药汤剂对病人辨证施治),加西医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以2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狼疮性肾炎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分级)、中医证型、西医临床分型、病理分型、相关理化检查、活动指标等之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意义。3.研究结果(1).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频数分析结果通过频数分析结果初步显示,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西医临床分型以轻型(19例,47.5%)、肾病综合征型(10例,25%)多见,中医证型以脾肾气(阳)虚(13例,32.5%)湿热内阻(12例,30.0%)多见。治疗前病情分级程度轻度16例(40%),中度19例(47.5%),重度5例(12.5%),治疗后轻度25例(62.5%),中度14例(35%),重度1例(2.5%)。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22例(55.0%),部分缓解15例(37.5%),无效3例(7.5%)。(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型、西医临床分型、活动积分、相关理化检查等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初诊呈明显减轻趋势,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三次复查尿蛋白定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t检验,4个月后复查狼疮性肾炎活动积分和初诊比较明显好转,2个月后和4个月后活动积分比较也明显好转,且三次就诊通过卡方检验比较活动积分差异显著(P<0.05)。在血WBC方面,三次就诊分别用t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HGB、PLT、C3、IgG、ESR等指标明显得到改善:在HGB方面,经t检验,2个月后和4个月后差异显著(&P<0.05),呈上升趋势;在PLT方面,初诊和2个月后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在C3方面,初诊和4个月后,2个月后和4个月后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在IgG方面,初诊和4个月后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在血沉方面,初诊和2个月后、初诊和4个月后、2个月后和4个月后分别用t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4.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使活动期病人加快由诱导缓解期进入缓解维持期,降低尿蛋白,降低血沉,改善血HGB、PLT、C3、IgG等指标,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初步探讨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