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电测霜技术在空气源热泵除霜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_yu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空气源热泵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但冬季供热时的室外侧换热器结霜问题却极大影响了机组的制热性能,需配以适当的除霜操作,然而现有除霜控制策略均以反应霜层生长的间接因素为参考变量,判定得出的除霜时机常脱离实际需求,致使“误除霜”事故频频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误除霜主要表现为“有霜不除”,北方地区则主要为“无霜除霜”。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寻求一种直接有效的霜层厚度监测技术,为此本文将光电技术引入霜厚测量与除霜控制中,建立了一种新型测霜方法,并由此产生一种直接以霜厚为依据的除霜判据,力求从根源处降低误除霜事故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空气源热泵的除霜效率。   研究之初,设计、搭建了光电测霜技术实验室小试试验台,完成技术可行性与影响因素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测点输出电压具备明显的“二值”与“线性”特性,可分别用于除霜动作的启停判断与霜厚测量。基于21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的电压-霜厚线性关系式,经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霜厚间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通过对比试验确立了光电测霜技术的主要干扰因素与最佳应用条件,并拟定了光电除霜判据。   研究中期,将光电测霜理念固化于产品设计,实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抱管式光电传感器的开发,并在人工环境室中完成中试试验。在标准结霜工况及变工况条件下对1台额定供热功率为60kW的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了近700分钟、21个结除霜周期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从运行特性、供热性能及除霜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机组的供热特性,并评估了光电信号的精准度与技术节能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机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频繁出现“无霜除霜”,且原有除霜判据易于受到温度变化的干扰。光电信号则可有效降低误除霜几率,提升供热效率与系统COP。   研究后期,将光电传感器应用于实际工程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现场跟踪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光电测霜技术在雨雪、雾气、低温等恶劣天气中仍具备工程适用性,可有效避免误除霜事故。同时,现场测试中北京地区出现了连续4天的罕见低温环境,空气温度变化于-16.5℃~-6℃,热泵机组在该时段的运行特性为热泵技术应用范围的北拓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跨度6m矢跨比0.4的单榀五心圆钢管拱桁架拟动力试验进行试验模型设计、实验的模型安装和试验过程模拟分析。首先根据实验室条件和施工情况,确定了拟动力试验的模型结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一项集边坡防护与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生态防护新技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岩石边坡、混凝土边坡、堆积体边坡、废弃矿区以及河道、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
型钢混凝土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型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使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抗震能力强、强度大、防火耐腐蚀性优、良好的延性以及施工简单等优点,所以地震高频区域、大跨
磷是构成生物体并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物质。近年来,水域水质恶化现象逐渐显现,富营养化问题频发,水质性缺水呈明显上升态势。因此,研
预应力索杆协同网架结构是一种上弦和腹杆为刚性杆件,下弦杆件被替换为预应力拉索的新型空间结构。多用于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建筑物,该结构若发生火灾,在人员安全撤离前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风致破坏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线路工作者的难题,自首条线路投入使用以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就从未间断,但至今仍未能真正解决。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
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问题已日趋严重,在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措施中,如采用特种钢筋、涂层防护、阴极保护、钢筋阻锈剂等,其中应用钢筋阻锈剂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虽然单一的无机类阻锈剂、有机类阻锈剂,以及多种组分复配的新型阻锈剂已得到大量的研究,但对不同类型阻锈剂之间的防腐效果和性能评价对比分析相对较少。传统的无机类阻锈剂在环保和高效之间的选择缺乏可靠的依据;复合氨基醇有机阻锈剂的阻锈机理
本文提出了新型复合材料水泥土桩概念,它是由水泥浆与土经搅拌设备或旋喷设备充分搅拌形成水泥土桩后,插入围箍材料(如PE管、PVC管等),形成的较高强度的桩体。新型复合材料水
暗挖隧道衬砌设计时的关键问题是合理地确定作用于衬砌的土压力,它是衬砌结构设计安全且经济的基本要求。垂直土压力的确定不仅与土体复杂的力学特性有关,而且与开挖方法、辅助
学位
嵌岩桩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抗震性能好和群桩效应小等特点,是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等结构荷载较大、沉降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的重要基础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