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粹主义是明治20年代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之一,在日本近代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国粹主义是日本近代化由全盘西化走向民族化、本土化的一个历史拐点,同时它也是日本由谋求民族独立转而走向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这一过渡性阶段中出现的民族主义思潮。考察国粹主义的起因、发展、流变的全过程,考察国粹主义在各个阶段的思想理论特征,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日本近代民族主义乃至日本近代史的发展。本文以客观的立场和视角,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对曾经在明治二十年代盛行一时的国粹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剖析。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目的、先行研究的概况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做了介绍,并对论文中所使用的一些核心概念做了界定。正文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考察了国粹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政教社思想集团的形成过程以及国粹主义的思想基础。第二章对政教社成立初期国粹主义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对外关系的思想主张做了分析和阐释,揭示了国粹主义的思想出发点和立足点。第三章考察了国粹主义的发展和流变,指出以《亚细亚》的创刊为标志,国粹主义的言论活动由偏重内政批判转向对亚洲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凸显出其思想中所内涵的“日本亚洲盟主论”和“侵亚主义”倾向。第四章考察了国粹主义的最后归宿,阐述了甲午战争以后,在日本国民大国化意识急剧膨胀、举国一致走向军国主义的氛围中,国粹主义退潮的时代必然性。通过上述对国粹主义的起因、发展和流变过程的考察分析,本文对国粹主义的性格特征归纳总结如下:第一,国粹主义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文化理论体系,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的指导原则,它所体现的是在明治时代这个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日本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思考,试图展现的是不同于明治政府的另外一种国家发展构想,是对明治政府近代化路线的修正。第二,国粹主义也是一股在野的政治势力。国粹主义者虽言“国粹保存”、“国粹彰显”,但他们的意图并不在于对“国粹”的甄别、筛选,他们所言的“国粹”指的是“国民性”和一个民族国家的“民族精神”、“国民精神”,强调的是国民精神的独立不羁。国粹主义在反对欧化主义的同时也反对明治政府的藩阀专制政治,强调国民的政治参与,主张优先发展生产,在民富、国富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其言论活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第三,国粹主义强调国权的伸张,主张对外强硬,一方面反对明治政府对欧美的屈从,另一方面积极鼓吹策划向亚洲的侵略扩张,是日本民间“征亚”、“侵亚”的急先锋。综合而言,国粹主义是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内诉求方面,它常常处于明治政府的对立面,在思想理念上体现出其在野性和叛逆性,但是在对外意识尤其是在向亚洲侵略扩张方面,国粹主义的思想主张又与明治政府的“长远规划”有着完美的契合之处。国粹主义的思想理念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裹杂着腐朽反动的糟粕。
其他文献
分析成品油装车过程中损耗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认为影响装车损耗的主要因素是装油鹤管的位置、温度变化、油品蒸汽压与装车速度。提出采取液下装车、限止流速、密闭装车及投用油
词汇附带习得是近来大家关注的词汇习得的热点问题之一,学习者在培养其他语言技能的同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词汇附带习得。但在当前中学课堂环境下,学生对语言的习得方式主要
废印刷电路板由于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及丰富的有色金属而受到公众的关注。如果废印刷电路板得不到妥善处理,其中的危险废物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会浪费含量丰富的有
电气化铁路向高速化方向发展,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对接触网进行精确的疲劳分析至关重要。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柔性悬挂接触网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研究疲劳不利位置和弓网参数
全球传播时代,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是电影研究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中国电影走出去研究对受众的反馈情况的掌握十分重要。但是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各纬度研究中恰恰缺乏对受众
当今社会,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前景和优势,应用于地热供热方面的技术日趋成熟。但随着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
在当今国内离散制造行业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快速提升零部件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与整机厂形成同步开发能力,是提高供应链协同新产品开发效率的
1三叉神经痛刘某某,男,60岁,左侧头疼已有12年之久,经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如刀割无法忍受,昼夜不得安枕,左侧面颊不能触摸,不能张嘴,每逢感冒咳嗽,疼痛更加剧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相继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为集约型,发展低碳经济。
缩小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十二五”时期,收入差距问题引起了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高度重视。历史和实践的经验表明收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