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单能量能谱CT监测下合并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使用非布司他、别嘌醇治疗过程前后痛风石体积的变化情况及血尿酸水平的改变。材料与方法:采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44例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经临床诊断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足踝关节痛风石单能量CT能谱成像。全部患者采用治疗剂量,4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11.2)岁,其中非布司他组26例,全部为男性。别嘌醇组18例,男性17例,女性1例。非布司他组(万邦医药优力通2片/天80mg/d,n=26)。对照组采用别嘌醇(华东医药3片/天300mg/d,n=18)。两组患者降尿酸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时配合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降尿酸治疗前后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能谱CT双足踝关节能谱成像。图像处理:所得单能量Mono序列输入Matlab矩阵软件进行分析。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方式,扫描基线采用横断面连续扫描,范围自第一远节趾骨至踝关节。统计方法: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1.足踝关节痛风结晶分布规律:跖趾关节(28)较跗跖关节(12)、趾骨间关节(20)、肌腱及韧带痛风结晶(6)分布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跖趾关节(28)、踝关节(22)、距下关节(27),痛风结晶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降尿酸治疗之前非布司他组s UA水平为602.5±39.26μmol/L,痛风石体积22.35±18.03cm3。对照使用常规药物别嘌醇组,血尿酸水平为586.35±42.36μmol/L,痛风石体积20.01±15.34 cm3,降尿酸治疗之前两组s UA、痛风石体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24周的治疗后s UA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非布司他组s UA水平为312.78±31.72μmol/L,痛风石体积3.46±2.69cm3。别嘌醇组s UA平均水平为425.78±38.36μmol/L,痛风石体积均数为12.23±5.92cm3。非布司他组、别嘌醇组s UA水平、痛风石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360μmol/L血尿酸水平为基准:实验组达标19例(73%),对照组达标6例(33.3%),卡方值6.85(P<0.05)。结论:1.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于合并痛风石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长期的疗效检测与评估作用2.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患者,其中跖趾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数量较其余小关节多3.非布司他较别嘌醇具有更好的降低血尿酸水平、缩小痛风结晶体积的能力,对于长期痛风结晶体积的控制具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