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最早由M.Rubinstein和H.Leland提出,Grossman和Vila定义,是保险概念在证劵投资中最直接的运用,其目的是为投资组合的期末价值设定最低保证额度,同时又能参与当市场走势良好时带来的获利机会。它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或动态复制技术对冲与转嫁风险,是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重要策略。投资组合保险实际是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产物,由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回避或者锁定系统风险,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保本基金、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以及养老基金等.保本基金在我国发展较晚,我国大陆发行的第一支保本基金为2003年5月推出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保本基金发展迅速,截至到2014年底我国大陆共发行了56只保本基金。而保本基金大都使用CPPI策略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在传统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研究框架内,通常假设交易是连续的,风险资产价格的变化也是连续的并服从标准几何布朗运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摩擦的存在使得风险资产流动性不强或者其他交易限制,使得交易离散;另一方面,众多历史资料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并不简单的服从几何布朗运动,风险资产价格分布通常具有“尖峰厚尾”的现象,即发生极端事件(市场价格突然大跌或大涨)、小概率事件(战争、金融危机、利空消息)的概率高于正态分布下的概率,使得股票收益率波动异常,从而发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增加,这意味着风险资产发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大大高于理想状态下的水平。因此,本文重点考虑了极端风险的存在,改变了传统研究中关于资产价格分布的假设条件,把股价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扩充为服从更能描述实际金融市场的股价变动即股价服从带泊松跳跃的几何布朗运动,这样股票的动态过程可以用几何布朗运动来描述其连续变化的部分,用泊松跳跃来刻画极端风险,并研究在此基础上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有效性,为我国保本基金在应对极端风险时提供参考。本文以CPPI策略为例,首先介绍了有关投资组合保险的概念与分类,重点介绍了传统CPPI策略模型与离散时间条件下的CPPI策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极端风险的存在,介绍了基于离散时间的极端风险以及当风险资产价格带跳跃的CPPI模型,并运用符合极端风险条件的2008年深证综指数据、2011年日经225指数和蒙特卡洛模拟进行实证分析。深证指数实证结论指出,在保本率为100%时,较高的调整频率能够抵消较大的放大乘数带来的风险,当调整频率为每周、放大乘数小于7时的CPPI策略是最有效的;在相同的参数设置下日经225指数实证结论认为放大乘数大于5时CPPI策略会出现失效的情形。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认为,在市场总体走势呈现跳跃性下降特点时,CPPI策略放大乘数大于6时会出现缺口,由于目前CPPI策略在中国保本基金应用时放大乘数最大为5,所以CPPI策略在发生极端风险的条件下仍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