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腾冲地块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dyna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地区腾冲地块因保存着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大量记录,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地区之一。滇西地区腾冲地块有着大量的花岗岩分布,钨—锡、铅—锌、钼等矿床的形成又与这些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岩类是揭示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大陆动力学及大陆动力学机制的“探针”和“窗口”。  结合区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滇西腾冲地区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U-Pb锆石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以及Lu-Hf同位素数据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几点成果和认识:  1)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区的花岗岩具有高SiO2(含量>72%)、高A1(含量12.86-15.15%)、碱性、过铝质(A/CNK=1.62-1.87,平均为1.75)的特点,是一种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  2)锆石饱和温度(Tzr)为550~641℃,用Ti-in-zircon温度计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温度在569~764℃之间,平均值为675.9℃,大致代表岩浆的结晶温度,属于低温花岗岩。  3)根据花岗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εHf(t)-t图解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推断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是古元古代的古老大陆地壳熔融形成的。研究认为,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是产于印度—欧亚板块同碰撞—后碰撞过渡环境,是由于同碰撞期间陆陆碰撞造成地壳增厚而导致重新熔融,并且是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  4)来自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63.7±2.3)Ma,锆石U-Pb年龄为(64.60±0.41)Ma,表明岩浆活性与矿化之间具有密切的时间关系。因此,钼矿化作用与早古近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5)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与矿化作用属于板内和同碰撞—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是陆陆碰撞造成了地壳增厚而导致重新熔融,并且是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与此同时,在整个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环境中,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也标志着该地区可能存在着新的成矿前景较好的钼矿成矿区。
其他文献
中、西太平洋海域位于太平洋海盆最古老的中生代洋壳上,发育众多海山,海山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海山链或海山群。这些海山是太平洋板块扩张和板块内地幔柱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且海
内蒙古大梁道班地区位于二连浩特-贺根山缝合带和西拉木伦断裂带之间,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内,属于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变形特征明显。通过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地质学家(尤其是古气候学家)的高度关注,钙华作为古气候环境的重要载体,对理解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墨竹工卡钙华的岩石学和稳定碳氧同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地表出露的与近地表的矿床大多已被发现,寻找深部隐伏矿成为当前各国地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由此,勘查地球化学家_直在努力研究能探测更大深度的勘查
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分析河北涿鹿南部及区域已有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及矿床成因类型,运用遥感、分形、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对研究区ETM+遥
本文在系统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表踏勘、实测地层剖面、地质测量、典型矿床调查、地球化学测量及室内综合研究,对阔宰—鄂都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较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