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地区腾冲地块因保存着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大量记录,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地区之一。滇西地区腾冲地块有着大量的花岗岩分布,钨—锡、铅—锌、钼等矿床的形成又与这些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岩类是揭示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大陆动力学及大陆动力学机制的“探针”和“窗口”。 结合区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滇西腾冲地区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U-Pb锆石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以及Lu-Hf同位素数据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几点成果和认识: 1)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区的花岗岩具有高SiO2(含量>72%)、高A1(含量12.86-15.15%)、碱性、过铝质(A/CNK=1.62-1.87,平均为1.75)的特点,是一种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 2)锆石饱和温度(Tzr)为550~641℃,用Ti-in-zircon温度计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温度在569~764℃之间,平均值为675.9℃,大致代表岩浆的结晶温度,属于低温花岗岩。 3)根据花岗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εHf(t)-t图解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推断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是古元古代的古老大陆地壳熔融形成的。研究认为,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是产于印度—欧亚板块同碰撞—后碰撞过渡环境,是由于同碰撞期间陆陆碰撞造成地壳增厚而导致重新熔融,并且是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 4)来自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63.7±2.3)Ma,锆石U-Pb年龄为(64.60±0.41)Ma,表明岩浆活性与矿化之间具有密切的时间关系。因此,钼矿化作用与早古近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5)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与矿化作用属于板内和同碰撞—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是陆陆碰撞造成了地壳增厚而导致重新熔融,并且是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与此同时,在整个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环境中,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也标志着该地区可能存在着新的成矿前景较好的钼矿成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