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误读”视角下艾丽斯·默多克三部小说之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默多克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风格独特,哲理深厚,有“哲理小说家”之称。默多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西方经典的影响,读者在其小说中可发现圣经、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西方文学经典的影子,还会发现哲学家柏拉图、萨特及精神分析家佛洛依德的影子。但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同时又身为哲学家的默多克并不是对这些伟大前驱们的作品进行简单拙劣的模仿,而是突破经典的束缚和影响,将这些经典元素巧妙地兼收并蓄融入自己的小说框架,服务于其小说永恒的关于“善”的伦理道德哲学主题—从自我走向他性、用真爱关注他人,从而赋予其作品独特的风格,赢得独创性。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诗学误读”理论曾引起巨大轰动,布鲁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后人作品与前人作品之间的关系,指出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对前人作品的“影响的焦虑”情结的体现,是后人创造性误读前驱作品的结果。本文以布鲁姆的“诗学误读”理论为依托,以默多克三部小说《黑王子》、《大海啊,大海》、《独角兽》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作家如何通过误读前驱经典作品及思想,服务于其伦理道德哲学主题,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获得独创性的。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详细介绍哈罗德·布鲁姆的“诗学误读”理论及艾丽斯·默多克关于“善”的伦理道德哲学观点及文学观点,以此作为后文论述的理论依据;第二、三章结合理论,以默多克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中,按时间顺序,以莎士比亚时期为分界线,第二章具体分析作品中对圣经、希腊神话中元素以及对柏拉图“洞穴喻”的创造性误读;第三章分析小说中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佛洛依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18世纪出现的哥特式小说元素的误读、修正;结论部分总结概括默多克在其作品中对西方经典元素的误读、修正及其对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总体来说,本文对默多克小说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从“诗学误读”角度解析其如何通过误读西方经典,揭示其“善”的道德哲学思想,从而获得自身的独创性。
其他文献
体裁互文性(generic intertextualiy)指的是特定语篇中不同体裁规约的杂合。批评视角下的体裁互文性研究代表了一种将语言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推动力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方向,具有
和其他的社会行为一样,语言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各有差异。19世纪中晚期,西方女性主义开始萌芽,随后蓬勃发展,影响整个世界。由于父权制在各国根深蒂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