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供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为数不多,研究也不是很多。本文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所有动词进行了考察,以词典的词条为主要依据造句并从相关文献中积极寻找语料。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从整体到部分演绎,部分到整体归纳的研究方法,力图全面而细致地探讨供用句的含义及其句式的内部系统。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综述。对供用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出发点,一个是从双数量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另一个则是将其作为可逆句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同时,在述评的基础上,对这个句式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可供我们研究的点做一个归纳。第二章,命名、句式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命名和研究范围上历来分歧较大。在命名上,本文倾向于将这种句式命名为供用句,“供动”表示的是一种动宾关系、易造成研究对象的狭隘:在对语料的筛选和前期学者的研究探查过程中,我们初步确认了供用句的研究范围和定义。第三章,供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从人类的认知模型上看,供用句凸显的是使用过程中供用物对供用目标的效能性;供用物一般具备“可使用性”,可分成两个部分,即凭借物和耗损物,凭借物包括工具成分、方式成分、处所;耗损物包括材料成分、时间成分、给予物等。这些成分构成的供用句我们称其为“用事类供用句”。同时,部分不具备使用性的“受事成分”也可进入供用句,因此我们倾向将供用句分成“用事类供用句”和“受事类供用句”。第四章,用事类供用句中各语法成分的句法表现。范畴进入用事类供用句的自由度为:工具、与事>材料1、材料2>处所、金钱、时间>方式;动词方面,动作方式一般都为具体的动作,从动词语义特征出发,归纳可进入供用句的动词。如具有[+附着性]、[+构成性]、[+转移性]等特征的动词可进入供用句;供用目标的中心语成分的分裂前移可形成一个新的话题句;供用主体一般隐含在句式语义之中,只有当对象和目标相统一时,才能够在语言层面显示出来。第五章,受事类供用句的认知理据和句法实现。受事进入供用句是句式推理的结果,一般是以双数量结构和偏正结构为主要语法表达形式。进入此类供用句的动词多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动词,如“吃”、“喝”等。第六章,供用句的句式语法特征。供用句是一个高标记的语法形式。在指称方面,光杆名词短语指称具备不确定性特征,即可做有指分析,又可做无指分析;双数量结构在指称上是不定指的,并且具备一定的“函变性”;汉语供用句的动词表意重点体现在供用物和供用目标之间的使用关系是否实现,如何实现,叙实情况一般用时态助词“了”去标记;非叙实情况,通常用义务情态和可能情态去标记。第七章,结语。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