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自主探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师生教与学之间心理上的对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以及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体验、重竞争轻合作、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动的心理定势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发展,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浮躁、盲目追从和形式化的倾向,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一提到语文学习,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依然是“读书”、“做练习”、“考试”等等。那么,如何使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变革旧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在本校及周边学校听课、评课,观摩专家讲座,以及和一些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发现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应该创设宽松的文教学环境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从宏观上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打好基础。二、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方向;发挥好自身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交流,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通过激励,树立学生的探究信心等。三、利用好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根本出路在于重建课堂。正确活用教材,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探究从问题开始,“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的核心,所以,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设疑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