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2型登革病毒临床分离株(DENV-2 B株)和国际参考株(DENV-2 NGC株)E基因区部分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表达、复性和纯化,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研究表达蛋白与DC的相互作用。 方法: 分别将B株和NGC株E基因1-476bp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载体,分别命名为pET28a(+)/B-E,pET28a(+)/NGC-E。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表达菌Rosetta,IPTG诱导后将包涵体变性,复性,纯化;用纯化蛋白免疫C57BL/6和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法鉴定抗体。对经蛋白免疫3周后的C57BL/6小鼠注射病毒,检测小鼠血清抗巨蛋白特异性IgG类抗体滴度。将两种蛋白分别与人外周血新鲜分离诱导的DC共孵育48小时,比较两种蛋白与DC的结合情况、DC表型的变化和IL-12的分泌。 结果: 1、构建pET28a(+)-B-E/pET28a(+)-NGC-E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酶切,PCR,测序鉴定,挑选含有正确序列的重组质粒。 2、将pET28a(+)-B-E/pET28a(+)-NGC-E转入Rosetta菌表达E蛋白,E基因区DomainⅠ序列获得高效表达,相对分子量约20kDa;Western-blot结果表明目的蛋白的His标签可与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结合,进一步验证目的蛋白为外源表达的E蛋白。对蛋白进行变性、复性,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得到的E蛋白纯度高于90%。 3、将纯化后的E蛋白免疫BALB/c和C57BL/6小鼠分别获得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C57BL/6小鼠抗E蛋白特异性IgG类抗体滴度为1∶12800,Western-blot检测BALB/c小鼠特异性IgG类抗体滴度大于1∶500,并可用于FACS检测。 4、用两种蛋白免疫C57BL/6小鼠3周后腹腔注射DENV-2 NGC株病毒,发现注射病毒后0-72小时NGC-E蛋白免疫的小鼠产生的抗E蛋白特异性IgG类抗体水平较高,但第6天时B-E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水平高于NGC-E蛋白免疫小鼠。 5、用IL-4和GM-CSF诱导人外周血PBMC,7天后得到纯度高于90%的未成熟DC。 6、通过流式细胞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PBMC来源的DC可以有效的与两种E蛋白结合,NGC-E与DC的结合率较高;并观察到,作用48小时NGC-E可使DC表面CD80,CD83,CD86,HLA-DR,CD11c表达增加;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表明,NGC-E可以使DC分泌大量IL-12;相同时间内B-E不能诱导DC成熟。 结论: 1.pET28a(+)-B-E/pET28a(+)-NGC-E转入Rosetta菌表达E蛋白,得到复性蛋白纯度高于90%,相对分子量约20kDa; 2.B-E对BALB/c和C57BL/6小鼠均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可用于ELISA、Western-blot和FACS检测。 3.用两种蛋白免疫C57BL/6小鼠3周后腹腔注射DENV-2 NGC株病毒,发现两组小鼠产生抗E蛋白特异性IgG类抗体动态水平有差异。 4.NGC-E作用PBMC来源的DC48小时可诱导DC成熟,相同时间内B-E不能诱导DC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