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2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项目拟通过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法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 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I-IBS大鼠结肠组织中PAR-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普通级)2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另一组是正常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实验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使用乙酸灌肠并束缚应激的方法。本研究对上述两组大鼠的粪便性状进行评估并检测胃肠通过时间,再通过组织学检查对肠粘膜组织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评价。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D-IBS的大鼠模型组表达情况,通过放射免疫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实验表明:IBS组大鼠应用乙酸灌肠24小时后出现排稀便,摄食主动性减低。48-7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大便逐渐成型,摄食主动性恢复。  (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大鼠经墨汁染色的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  (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PAR-2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  (4)CGRP在两组大鼠结肠组织的表达:IBS组CGRP值为15.82±5.01ng/g,空白对照组为8.11±3.01 ng/g,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2。  (5)PAR-2和CGRP在两组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PAR-2和CGRP的表达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7,R值0.81。  结论:  1、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应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方法制成,该方法制成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通过粪便性状和粪便胃肠通过时间的检测,具有腹泻的特征,该方法制成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内脏敏感性机制,从而可以用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动物模型的研究。  2、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大鼠的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PAR-2的改变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对角膜上皮的毒性,探讨局部应用该药物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观察该药对体外诱导培养的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