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棱镜城中的陷落与突围——赵玫小说创作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赵玫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赵玫小说创作的精神指向为切入视角,以赵玫对女性终极关怀的创作宗旨为行文线索,综合的运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文本细读、社会历史研究、传记研究等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赵玫小说创作全面、系统的文本梳理和语义阐释,在前人的研究之上,重新建构对赵玫小说创作的认知和理解。笔者认为,对赵玫小说创作的深度挖掘,能够使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赵玫的文本写作对当代女性以及对当代女性文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在整合以往以赵玫为研究对象的学理性研究著作及其他参考文献的基础之上,绪论部分,对赵玫文本写作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和评述,以其各个时期重要的小说文本为评析对象,对赵玫文学创作有积极的肯定亦有冷静的质疑,客观的给予了赵玫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正确的考量。  第一章论述了对赵玫有重要影响的多种文化镜像:父系家族中的传统女性、母系家族中“娜拉式”女性——两种童年镜像与激发创作激情的外来文化镜像:文学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极具个性的前卫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及革命女性,多个棱面综合的观照着赵玫女性写作历程和作为知识女性的情感选择。  第二章论述了赵玫小说人物背后隐含的文学原型:圣母与娼妓,原型中容纳着体现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恋母情结与弑父心理,导致女性永恒的处于乱伦与献祭这两种一直重复出现的文化困境。这些原型形象多次以原型或者变体的形象出现在赵玫小说中,体现着赵玫对于女性角色循环性演变的敏感,隐秘的角色困境呈现出女性艰难的生存境况。  第三章论述了赵玫为拓展女性话语空间所做出的努力,在解构古今同构性别秩序的同时,试图突破女性困顿的牢笼,但仍然摆脱不掉徘徊在灵与肉之间挣扎的宿命。  结语从文学史意义方面阐述赵玫小说创作的女性写作立场,以及赵玫激情写作的浪漫情怀对当代女性文学的贡献,灵肉冲突的主题困惑过曾经的丁玲,同样困惑着现在的赵玫。其敏感的内心以及对女性的终极关怀,与萧红并无二致。  赵玫小说创作呈现为接受、陷落、突围的一个递进式的过程,其精神内核由接受外部新鲜的文化镜像,到依然陷入基本不变的角色困境,突破女性精神的藩篱势必成为赵玫作为女性和女作家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欧阳修政论文展开了整体研究。通过梳理欧阳修政论文文本,对其从文体和内容方面进行了分类及统计,并做了相应分析说明。结合具体文本,从人物形象、语言特征、情感表达
学位
本文旨在讨论“由于”一词的词性,以及“由于”句的篇章功能。本文以袁毓林(2004)的连词、介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作为理论依据,把“由于”分为介词“由于1”和连词“由于2”。
《沧浪诗话》是中国传统文论批评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本文从尽力还原严羽的生平和《沧浪诗话》的成书开始,分析宋代的政治、文化特点中士人阶层的崛起、印刷业的繁荣、
学位
汪曾祺后期的小说中有一群很少受读者关注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叙事学的角度,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语言和空白的叙事艺术等方面入手,结合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后期小说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