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原子干涉仪的理论建模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1年斯坦福大学朱棣文小组演示了第一台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利用冷原子干涉仪进行惯性测量因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拉曼脉冲型原子干涉惯性测量系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瞩目成就。鉴于大部分文献提出的理论模型都较为简化,本文以三脉冲冷原子干涉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精确理论模型并进行误差分析,为实现高精度惯性测量提供理论指导。论文完成的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冷原子干涉仪理论建模主要包括:一方面,精确计算原子的经典运动轨迹,考虑原子自由空间演化、外界环境等,精确求
其他文献
螺旋桨作为船舶的主要推进装置,与其他类型推进装置相比,其推进效率高。近年来,复合材料螺旋桨研究成为热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均匀来流情况下,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
船舶建造流程的复杂性,导致各环节的生产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模型很难对其进行优化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需要消耗任何真实的制造资
多相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相间存在着界面效应和相对速度,致使多相流参数检测的难度较大。在国际上,多相流参数检测也是一个急待发展的探索研究领域。近几十年
随着通信和多媒体的快速发展,有限带宽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带宽问题,增加信道容量,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996年,ITU-T公布了G.729标准。G.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