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原点和基础性地位的价值体系。孝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特质,自古以来,它在塑造全体国民的良好人格、维持井然的社会秩序、展现良好的社会风貌以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激荡化的特点,孝行观念逐渐被弱化,社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念对人的行为约束力锐减。大学生作为时代最热情洋溢,活力无限的群体,尚未成熟的身心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多元复杂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孝文化的认同存在偏差,出现孝亲意识淡薄、感恩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感等现象。新时代,在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提高孝文化理性认知、增强孝文化情感认同、坚定孝文化意志认同、自觉践行尚孝行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文化认同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遵循“确定研究问题——明晰理论问题——现实考察——对策探寻”的研究思路,以提升大学生孝文化认同为旨归,通过对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揭示大学生孝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概念、蕴涵、层次、特点以及一般过程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这是本研究得以展开的逻辑前提。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孝文化认知认同、孝文化情感认同、孝文化意志认同和孝文化行为认同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多数大学生对孝文化认知整体状况良好、孝文化情感态度积极肯定、具备认同孝文化的自觉意识、践行孝文化的行为较为积极。同时,揭示大学生孝文化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孝文化理性认知缺乏、孝文化情感认同偏弱、孝文化意志不够坚定、孝文化知行存在脱节。然后,进一步剖析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四个方面。最后,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对策建议:提高实效,完善高校教育教学;注重熏陶,优化家庭成长环境;凸显主体,强化个体自我教育;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