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的攻击行为是指动物个体间为争夺生存空间、食物或配偶而形成的争斗行为。过度的攻击行为会导致个体的外表缺陷、死亡率的增加以及企业生产利润的下降。另一方面,攻击行为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不良行为,往往会导致犯罪的出现。因此,研究动物的攻击行为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机制。本实验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方法。的方法,试图找到与鸡攻击行为密切相关的SNP,进而找到与其相关的基因,为降低生产过程中鸡的攻击频率,奠定一定的分子基础。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为了研究鸡的日打斗频率与日采食量、日体重、日增重的关系,我们对67-82日龄雄性矮脚黄鸡的这四种表型性状进行记录。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鸡的日打斗频率与日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P=8.66E-05),但日打斗频率与日体重(P=0.5787)及日打斗频率与日增重(P=0.7104)皆无显著关联。此实验结果证明攻击行为会降低个体的饲料转化率。(2)为定位到与鸡攻击行为相关的SNPs,我们使用Affymetrix公司的600 K Axiom?Chicken Genotyping Array对矮脚黄鸡进行分型。GWAS结果显示,共有105个SNP效应(包括62个不同的SNP位点)达到潜在关联水平(P<4.6E-6),其中17个SNP效应(包括8个不同的SNP位点)达到显著关联水平(P<2.3E-7)。4号染色体SORCS2基因附近富集了多个效应SNP,其中关联性最强的位点是rs312463697(P=7.78E-09)。(3)通过qPCR发现,在垂体组织中,高频率打斗鸡的SORCS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频率打斗鸡(P=0.029)。(4)通过IPA软件对潜在关联的SNP相对应的基因,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得到两个基因互作网络。其中相关性最高的网络(网络-1)含有35个基因。网络的主要功能是细胞的妥协、神经系统疾病、机体的损伤和行为的调节。SORCS2基因也富集在网络(网络-1)上,通过直接影响NGF基因,间接影响网络中其他基因的表达。(5)多巴胺系统是重要的攻击行为调节系统,对SORCS2进行siRNA干扰后,NGF和多巴胺受体(DRD1-DRD4)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P=0.003,0.012,1.64981E-05,0.045,6.67515E-05)。综上所述,本实验初步证明SORCS2是调节攻击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