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化石燃料有限,致使能源缺乏问题日益严峻,这一问题急需尽快解决。水分解制氢气因其绿色、经济、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光催化分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化石燃料有限,致使能源缺乏问题日益严峻,这一问题急需尽快解决。水分解制氢气因其绿色、经济、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的方法来说,使用太阳光作为能量依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有大量光催化产氢研究都是关于硫化物、氧化物、无机半导体(例如:RGO)、复合材料等。在这些材料中,非常常见的两种就是Ti02和Cd1-xZnxS材料。TiO2有着合适的带隙,绿色、无毒等优势,而Cd1-xZnxS其带隙可调、对光响应好,本论文合成了 Cu2O/TiO2气凝胶和Ni(OH)2/Cd1-xZnxS两种材料,并对材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Cu2O/TiO2气凝胶,使用扫描电镜、XRD、XPS、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材料的产氢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材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筛选。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负载后比表面积仍然可达163m2/g,材料对光的吸收也有所改变,其带隙变窄。从XPS图谱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Cu是以Cu2O的形式存在。在产氢方面,TiO2气凝胶在掺杂了 Cu2O后,产氢活性得到很大提升,其中3%Cu2O/TiO2气凝胶的活性最好,达到1.08mmol/g·h。Cu20/TiO2气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是:反应温度为265℃,Cu20的掺杂量为3%,且后期材料要在空气中干燥,干燥时间不宜太长。2、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了 Ni(OH)2/Cd1-xZnxS,使用扫描电镜、XRD、XPS、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材料的产氢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Ni(OH)2负载量为0.3%时的材料活性最好,可以达到10.5mmol/gh,并且直接掺杂Ni的材料活性不如0.3%Ni(OH)2/Cd0.5Zn0.5S,0.3%Ni(OH)2/Cd0.5Zn0.5S材料的活性是纯的Cd0.5Zn0.5S的3倍,是直接掺杂Ni的Cd0.5Zn0.5S 材料的 2 倍。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具有简便的合成方法、可调控的结构及高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在气体储存和分离、分子识别、及污染物的吸附等方面得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从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7年全国名义GDP达到827,122亿元,较1978年实现二百二十多倍的增长。发
我国对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方面的宏观治理的政策正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提高,如治理框架的构建、政策工具的设计以及宏观治理政策的协调等。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顺周期性之间的联系及相互间的作用机理,对于缓解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顺周期性,并且做好防范和消除隐藏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以实现经济和金融的稳定运行及不断发展,这将成为我国金融行业深化改革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针
氮氧化物(NOx)作为当今能源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危害严重的产物之一,利用催化技术如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对其进行无害转化处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环保价值,而当前工
先进的膜材料是膜科技不断发展的关键。GO由于二维网状碳原子构成的独特片状结构,使其具有制备出超薄分离膜层的特性。目前关于GO制备方法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而对其的洗涤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然而,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近年来中国出口增速有所放缓,“稳出口”成为当前学术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
电站仿真机能够实现运行人员培训、控制系统优化、故障分析、机组设计分析等功能,它的存在保障了电站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仿真机的开发分为建模过程和调试过程,建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图形化建模方法,效率较高;调试过程存在大量的难以避免的重复性、经验性、试凑性工作,降低了仿真机的开发效率。仿真模型动态参数自整定研究对于缩短仿真机开发时间、提高调试效率和调试精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IMAGE仿真支撑平台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环境友好和组装灵活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能量转换装置之一。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最开始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
识别区域范围内的交通事故影响因素、捕捉交通事故空间发展趋势是宏观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制定长期规划的交通安全改进政策提供依据。已有交通安全研究表明,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交通违法数量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然而,目前较少有研究从宏观交通安全角度分析二者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宏观交通安全研究框架,在综合考虑区域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性质、道路特征等宏观影响因素的基
近年来,全球气候的逐渐恶化以及化石能源的渐渐匮乏引起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成为了人类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人们越来越迫切的希望开发满足人类需求的新型清洁能源以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