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年生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就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三种油茶苗木生长量及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应用DRIS图解法与指数法分别对三种油茶植株营养进行诊断,求出各个处理的N、P、K需肥顺序;结合营养诊断,分别确定幼苗最优生长的施肥配比,为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月份,N、P、K不同的施肥配比处理对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影响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此说明,施肥处理对油茶苗木的生长影响很大,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重视合理的施肥配方。(2)不同月份,同一施肥处理对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的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说明不同阶段同一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在不同阶段,并不能简单采用同一施肥方案。(3)通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苗木苗高的回归方程,三种油茶苗高回归方程的最优解所对应的N、P、K的施肥配比各不相同,1年生普通油茶苗高最优值为22.05cm, N、P、K的配比为9.59:6.06:4,该配比与处理14比较接近;1年生小果油茶苗高最优值为29.82cm, N、P、K的配比为5:3:12,该配比与处理7比较接近;1年生浙江红花油茶苗高最优值为18.05cm, N、P、K的配比为9.78:6.02:8.01,该配比与处理15比较接近。(4)通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苗木地径的回归方程,三种油茶地径回归方程的最优解所对应的N、P、K的施肥配比各不相同,1年生普通油茶地径最优值为3.09mm, N、P、K的配比为10.62:3:4,该配比与处理12比较接近;1年生小果油茶地径最优值为3.47mm, N、P、K的配比为15:3:12,该配比与处理3比较接近;1年生浙江红花油茶地径最优值为3.64mm, N、P、K的配比为8.36:3:4,该配比与处理8比较接近。(5)通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苗木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三种油茶生物量回归方程的最优解所对应的N、P、K的施肥配比各不相同,1年生普通油茶生物量最优值为22.2g, N、P、K的配比为5:9:8.2,该配比与处理5比较接近:1年生小果油茶生物量最优值为24.3g, N、P、K的配比为15:3.47:4.80,该配比与处理4比较接近;1年生浙江红花油茶生物量最优值为24.7g, N、P、K的配比为6.33:9:4,该配比与处理6比较接近。(6)处理7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体内的SOD活性,处理2、4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体内的SOD活性;处理10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体内的POD活性,处理7、15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体内的POD活性;处理2、9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体内的CAT活性,处理3、4、13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苗木体内的CAT活性;处理4、5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处理7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处理1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处理2、7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小果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处理14的N、P、K配比均有利于提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7)苗木体内的养分达到平衡时,三种油茶的N、P、K施肥配比各不相同,三种油茶对N、P、K肥的需肥顺序也各不相同。普通油茶苗木N、P、K的施用配比为5.9:8.47:11.29(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施用量分别为1.81g/盆、9.96g/盆、2.66g/盆)时,普通油茶体内的养分含量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各处理的需肥顺序看,P对普通油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N、K;小果油茶N、P、K的施用配比为5.9:8.47:11.29(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施用量分别为1.81g/盆、9.96g/盆、2.66g/盆)时,小果油茶体内的养分含量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各处理的需肥顺序看,P对小果油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N、K;浙江红花油茶使用处理5、6、12、13的N、P、K配比施肥时,浙江红花油茶体内的养分含量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各处理的需肥顺序看,N对浙江红花油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