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人类自古以来最为传统也最为直接的交际工具,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而外来词作为语言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不同语言相互渗透的最直接表现。汉语和俄语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语言。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基础对于两种语言中外来词的影响也是悠久而深刻的。尽管外来词的定义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方面,但是直到目前在外来词的准确定义方面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同时,在外来词的研究视角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视角。比如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语义学的视角,修辞学的视角等。汉俄外来词在译借方式和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汉俄外来词译借方式在数量上是不一样的。汉语外来词的译借方式超过俄语。汉语外来词的译借手段“主要有纯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字母词、半音半意、音译加类标和借形。”俄语外来词的基本译借方式的类型是音译、意译、半仿译和仿译。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俄罗斯、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联系的加强,更多的外来词开始进入中俄两国人民现实生活,而中俄两种语言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外来词的不断渗透。如今,外来词已经广泛存在于中俄两国社会的不同领域。汉语和俄语中的外来词的译借历史都很长,汉语外来词译借的高峰的出现在汉唐时期,19世界末至20世纪初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俄语中外来词引入的高峰则出现在彼得大帝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及苏联解体之后。从历史上看,中国和俄罗斯在外来词的吸收是借用方面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也存在很多不同。我认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比如两国民族性中对中央权威的崇拜导致国家政治走向对外来词的引入有重要影响,又比如汉语在接受外来词方面较为被动,而俄语较为主动等。因此对两国文化的研究对于考察汉俄外来词的异同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