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出发,对高压氧综合治疗与常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并对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探讨高压氧结合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课题选择2013年3月-2016年8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三甲医院)进行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病年龄在50-80岁之间,且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通过随机入组的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组,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又根据初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时间进行分组。常规治疗组治疗为本医院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常规的药物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统计入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等数据。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入组患者的治疗,并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日常运动活动能力评价等进行评分。严格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制定应急预案、急救措施等。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对结果进行讨论,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治疗。结果:通过对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分析,认为入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随机入组的原则。通过治疗数据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85.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83%)(P<0.05)。前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评分(P<0.05)。针对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内部分组,随着初次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逐渐降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也逐渐降低。治疗进程内,常规治疗组内不良反应发生数为0。高压氧组有2例患者出现气压伤,男女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1.67%。其中男性患者因轻微中耳炎出现中耳气压伤,女性患者因轻微感冒出现鼻窦气压伤,经对症治疗后,继续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期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未出现氧中毒、减压病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1、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高压氧结合常规治疗的方法能够提高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P<0.05)。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患者在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等评分上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加入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确诊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接受高压氧治疗,其疗效会更好,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提高越多,对于患者正常活动能力的恢复越好。因此,应在脑梗死偏瘫常规治疗的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较低。较常见的是气压伤,经对症治疗后不影响高压氧的治疗。其他不良反应如氧中毒、减压病、眼部不适等未见,说明高压氧治疗相对较为安全,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向前,国家环境的不断改善,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被挖掘出来。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和岩土勘察技术二者在施工过程中要紧密的结合在一
期刊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通过低沸点有机工质回收利用余热余能,是有效的低温余热余能的再利用技术。蒸发器作为系统中的重要换热设备,其流动传热效率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效率,本文采用数值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重要的化工材料聚丙烯酰胺在气力输送系统中的能耗进行了研究。基于构建的CFD-DEM模型对气力输送水平管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同时探究了颗粒形状、粒径及气体压力对水平管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相水平气力输送中,颗粒形状对管内压损影响极小;稳定前压损与粒径呈正相关,稳定后呈负相关;管内压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
电视是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强大媒介.最近,法庭科学和刑事司法相关题材内容在各种媒体激增,伴随着公众对法庭证据的期望提高,“CSI效应”(犯罪现场调查影视剧效应)应运而生.本研
自然界许多场景表面都存在着纹理特征,纹理图像分割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机器视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方面由于自然纹理类型庞杂,形态各异且结
期刊
压气机叶栅三维流动中,分离流和二次流不仅直接影响着叶栅内的损失分布,也影响着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很多研究表明弯叶片技术对改善栅内分离流和二次流动损失有较好的效果。
在医学上为了对病情做出准确全面的诊断及治疗,往往需要对来自不同医学成像设备的图像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但在临床诊断中,单一模态的图像往往不能为医生提供所需的足够信息。因
作为MEMS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微流体推进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微推进系统推力矢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