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了解急、慢性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2.了解急、慢性创面各自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3.慢性创面难愈合原因分析;4.了解糖尿病足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引起临床重视慢性创面诊疗过程中病因的寻找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提高创面治愈率。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天津市人民医院外科门诊及住院143例急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及117例慢性创面患者。对可收集到分泌物的急、慢性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部分慢性创面患者根据创面特征进行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测定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空腹血糖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急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平均年龄为46.87岁,慢性创面的平均年龄为58.44岁,慢性创面的平均年龄大于急性创面的平均年龄。皮肤软组织感染好发于男性;最好发的部位为下肢,特别是足部。2、143例急性创面中分离出病原菌86株,细菌检出率为60.14%,均为单一感染。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62.79%;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37.2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主要病原菌,占30.23%。急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在青中老年分组中,细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青年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占绝对优势占(77.50%),老年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1例慢性创面中分离出病原菌74株,细菌检出率为88.52%,混合感染率为31.19%。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39.19%;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55.41%;真菌为5.41%。铜绿假单胞菌是其主要病原菌,占24.32%。4、30例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44株,细菌检出率为93.33%,混合感染发生率为50%。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38.64%;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54.55%;真菌为6.82%。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均占18.18%。5、急、慢性创面相比,慢性创面的年龄、混合感染率、细菌检出率、革兰阴性菌构成比均高于急性创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急、慢性创面中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慢性创面中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急性创面的耐药率更高(p<0.05)。慢性创面中发现有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7、急、慢性创面中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有较高耐药率,大于70%。慢性创面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比急性创面的耐药率更高(p<0.05)。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耐药性,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10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低于6.25%。8、皮肤软组织感染中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4.48%,急性创面中mrsa占29.41%,慢性创面中占4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均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低,而且mrsa耐药率远高于mssa。mrsa和mssa均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9、在细菌培养阳性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17例慢性创面患者中,除常见的糖尿病足30例,血管性溃疡25例,压疮6例外。其他导致创面不愈合的约占1/3,原因有:异物、术后并发症、全身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采取治疗措施不当。研究结论:皮肤软组织感染抗感染治疗,应针对革兰阳性菌为主,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但当患者是慢性创面且合并有基础疾病或者高龄时,就要以针对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应经验性选取较强的抗生素。创面难愈合原因众多,应积极寻找影响创面愈合的原因,并积极去除病因同时及时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相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争取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应将控制血糖、改善血运、营养神经、控制感染及外科干预治疗相结合起来,以减少截肢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