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市7县县城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要能够关注、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研究手段也必须不断提高。近年来,湖南衡阳市7县方言的语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研究的重点大多数放在衡阳县、衡山县和常宁市,缺乏整体的描述,并且多采用传统研究方法,难免造成结果的分歧。   本文主要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衡阳市辖区的7个县城新派方言声调,包括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和常宁市。采用专门的语音软件,获取发音人的基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和研究,形成7个县城方言的声调格局。实验结果为:衡阳县县城方言有6个调类,分别为:阴平45阳平11上声33阴去24阳去213入声22。衡南县县城方言有6个调类,分别为:阴平35阳平11上声33阴去24阳去213入声22。衡山、衡东县县城方言有6个调类,分别为:阴平33阳平11上声13阴去45阳去44入声35。祁东县县城方言有5个调类,分别为:阴平44阳平11上声53去声213入声33。耒阳市市区方言有5个调类,分别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53去声312入声22。常宁市市区方言有5个调类,分别为:阴平45阳平11上声44去声24入声33。   本文-共分为8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论文写作的意义、方法、相关地域的方言状况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7章是主体部分,分别以各个县城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并且与传统研究结果作了比较和分析。第8章是结论部分,总结论文的研究结果、创新点和不足的地方,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张九龄是初、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不仅具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又具有较高的政治,是促使初盛唐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他凭借着自己特殊地政治地位和文学威望,以及功底
萧红的创作存在于她的个性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共性的错综复杂中,而她的个性和国家民族的同一性重合、偏离、隔绝,也映射出了她整个创作生涯的变化。本文在史传性的知人论世的基础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著名女性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史、野史、诗词、变文、戏曲、民间传说、小说、影视等等,两千年来,对她的演绎不绝如缕。然而,纵观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