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趋扩张,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日趋严重。以长春为例,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地点一退再退,其面积一增再增,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也一再加剧。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问题如:土地资源消耗大、恶臭污染及景观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国内城市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研究,对生态环境改善,节约土地资源,恢复土地利用价值,减少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创建城市生态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已填埋的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和正在填埋、待生态恢复建设的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栽植和样方实验的方法在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进行植物筛选,并以此为依据对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实地调查,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填埋场、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周边植物有38个种,隶属20个科,其中乔灌木26个种,隶属13个科;草本12个种,隶属8个科。2.通过在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样方实验,依据“乔木+灌木+草坪”的复层次种植方式,选用长春当地乡土树种结合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设计原则,选择16种乔灌木和4种草本植物种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柳树、苜蓿、芦苇、向日葵、丁香、紫穗槐等7种为垃圾填埋区适生植物。3.生活垃圾场在填埋过程中已经覆土50cm,但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再行覆土,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覆土厚度至少在60cm以上,植物生长良好。4.覆土以地表土为主,在有条件情况下参合污泥效果更好,参合比例以表土:污泥=5:1为宜。5.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以通过实验筛选的适宜植物为主,适当应用本地区其它乡土树种,通过复层次配置方式,形成人工植物群落,实现垃圾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生态效益。6.长春市第一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通过对原有调节水池形状的改变,将原有生硬的垃圾场处理场打造成及生态性、功能性、主体性为一体的垃圾场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