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企业的获利规模,如何确定企业最优融、投资计划,计算出企业融资额和资本支出的最优解必须要慎重。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假设市场上双方具有完全理性,基于企业价值决定市场价格的理论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从反方向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给出完美的解释。伴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理论的修正和实证结论不断指出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缺陷,传统理论前提也遭到质疑,研究角度也从狭义的个体投资者转变为广义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各异且存在信息不对称,必然会使现实中的价格偏离基本价值变成一种常态。我国资本市场中,以散居的个体投资者为主,投资者差异被无限放大。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与同质信念相比较,异质信念是更宽泛且接近于现实的假设,更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投资者特征是企业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投资者异质信念,发现和研究异质信念对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以及投融资决策的相互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在2012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五年中所有交易日的数据样本,通过一定的剔除后剩余699家公司,共3495个样本,采用SPS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从投资者异质信念出发,研究企业的投、融资问题。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由于存在投资者异质信念加之投资者迎合渠道的作用,会造成非效率投资。异质信念越大,经理人迎合投资者容易造成投资过度;异质信念越小,经理人因持观望态度选择放弃迎合投资者,此时造成投资不足的现象。第二,由于存在投资者异质信念加之股权融资渠道的作用,会通过股权融资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异质信念越大,企业会更多进行股权融资导致投资过度;异质信念越小,企业会尽可能避免股权融资导致投资不足。本文的研究过程探索了行为金融学的最新前沿,可以指导理论进一步向外拓展。论文的实证结果对于市场中投资者、上市公司管理层、相关监管与审计机构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