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环境因子下桑树朱砂叶螨种群动力学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我国桑园的常发害虫和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主要蚕区都容易暴发成灾,生产上常用化学防治方法,不仅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还往往引起家蚕大面积中毒。 本文采用生命表技术和昆虫温度-发育速率非线性建模方法,从种群水平上研究了温度、桑树品种及药剂本身三个环境因素对朱砂叶螨动态演变规律影响。结果表明:朱砂叶螨种群具有明显温度效应,种群增长起点温度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3℃和22℃;在供试的8个桑树品种中,品种间抗虫性差异显著;6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朱砂叶螨品系对“克螨特”亚致死效应显著不同。 1.朱砂叶螨的温度效应采用生命表分析、生存分析、“王-兰-丁”模型及线性模型等方法,对15.0~36.6℃温区的9个恒温处理朱砂叶螨实验种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在生殖、发育和生存3 方面,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内禀增长力(rm)、周限增长力(λ)、净增殖力(R0)和平均日产卵量、世代平均周期(T)及种群倍增时间(Dt)的倒数在适温区呈线性增长;而平均寿命、最大死亡年龄,随温度升高而递减;性比对温度不敏感。种群在生殖、发育和生存3 者之间,采取了较为“折衷”的策略:11℃为发育临界点;13℃左右为生殖和种群增长起点温度;22℃左右为生殖和种群增长最适温度;30℃左右为发育最适温度。 2.桑树品种对朱砂叶螨抗性差异基于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朱砂叶螨在8个桑树品种上的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和种群倍增时间等参数在8个桑树品种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朱砂叶螨在广东桑2 号和摘桑13 号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401和0.369,显著高于在端氏格鲁(0.355)和接桑(0.360)的内禀增长率,表明端氏格鲁和接桑对朱砂叶螨的抗性较强。因此,我们认为桑树不同品种(系)对朱砂叶螨产卵量(生殖力)的抑制作用是其抗螨的重要特性,尤其是瓜瓢桑和接桑对朱砂叶螨抗生性较强。 3.不同地区朱砂叶螨品系对“克螨特”亚致死效应从生物学、生态学的层次上测定了克螨特(60.183 mg /L)对6个不同地区朱砂叶螨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朱砂叶螨成螨经杀螨剂“克螨特”亚致死剂量处理后,成螨寿命降低,雌螨总产卵量较少。其中广西南宁种群各项指标均为最低;江苏镇江、重庆两地种群和实验种群各项指标亦有很大下降;四川宁南、重庆丰都两地种群各项指标下降明显,幅度小于上述几个种群。 幼螨药剂实验表明,相同浓度的克螨特可以杀死幼虫,各地种群幼螨均无存活;幼螨多死于蜕皮期,不能进入下一龄期。以上结论对生产上该螨综合防治及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一定意义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ICU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 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报道,参考分析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