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三聚氰胺在肉牛体内转移与消除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uangp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3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三聚氰胺在肉牛体内的转移规律和在组织器官中的残留,以及三聚氰胺在体内和组织器官中的消除。试验通过给育肥肉牛饲喂含三聚氰胺的日粮56d,分别研究三聚氰胺在肉牛体内和组织器官中不同时间的残留,停止饲喂含三聚氰胺日粮1、3和7d后,三聚氰胺在肉牛体内和组织器官的消除。同时,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1:本试验旨在研究三聚氰胺在肉牛体内的转移和组织器官中的残留。试验使用体重约500kg的西门塔尔(或夏洛莱)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公牛75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饲喂三聚氰胺含量0、2、10、30和100mg/kg的日粮。在7、14、21、28和56d分别屠宰每处理中的3头牛。测定背最长肌、腿肌、肾和瘤胃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在7、14、21、28、42和56d时检测尿和血浆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三聚氰胺含量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C-MS/MS)测定。结果表明:饲喂含三聚氰胺日粮对肉牛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尿、血浆、背最长肌、腿肌、肾和瘤胃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与日粮中三聚氰胺含量呈剂量依赖反应。三聚氰胺在尿、血浆、肾、腿肌、背最长肌和瘤胃的残留量依次降低。尿是机体排出三聚氰胺的主要途径。日粮中三聚氰胺含量为100mg/kg时,肾、腿肌、背最长肌和瘤胃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137.67、79.33、65.67和79.00μg/kg。试验2:本试验旨在研究三聚氰胺从肉牛体内和组织器官中的消除规律。试验使用体重约500kg的西门塔尔(或夏洛莱)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公牛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饲喂三聚氰胺含量0、2、10、30和100mg/kg的日粮56d后停止,改喂不含三聚氰胺的日粮。分别在停喂1、3和7d后屠宰每处理中的3头牛。测定背最长肌、腿肌、肾、尿和血浆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结果表明:肉牛饲喂三聚氰胺含量为100mg/kg的日粮时,尿、血浆、背最长肌和肾中三聚氰胺的半衰期分别为5.34、16.03、41.78和19.16h。尿、血浆、背最长肌、和肾中的含量降低到20μg/kg以下所需时间分别为:43.65、39.8、24.14和22.96h。试验3:本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三聚氰胺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三聚氰胺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2、10、50、250和1250mg/L。培养时间分别为0、1、2、4、6、8、12、24和48h。试验测定了培养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变化,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和NH3-N浓度。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在48h的体外培养中没有被降解(P>0.05),三聚氰胺降低了干物质降解率(DMD)(P<0.05),提高了丁酸的摩尔比例。三聚氰胺为1250mg/L时降低了丙酸摩尔比例(P<0.05),提高了乙:丙酸比例(P<0.05)。三聚氰胺抑制瘤胃微生物生长。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12个通用的微卫星标记和mtDNA D-loop区遗传变异研究中国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借助血液生化自动分析仪分析热应激条件下6个血液指标在3个南方黄牛群体(雷琼牛,BMY牛和
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博物馆逐渐采用RFID技术及传感器技术来提高博物馆中藏品管理水平。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引进使得博物馆藏品管理已经由传统的以纸质媒介和作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维权的报道屡见报端,严重破坏高校的法治与和谐稳定,在舆论广泛关注的同时却面临理论研究的长期空白与滞后。高校弱势群体极端维权事件频发反映的不仅是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国家监督体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让派驻监督成为纪检监察机关设在驻在单位的“探头”,让派驻机构成为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的有力抓手,实现执政党的党内法规和国家层面的法律能够有效衔接。《新党章》和《监察法》确定了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合规性、合法性及权威性,但派驻纪检监察组如何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真正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还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维生素E都不足,这可能导致脂肪肝甚至肝衰竭、肝癌。而吃绿叶蔬菜如菠菜、葵花子油和坚果等,可以缓解肝脏疾病的症状,尤其是对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