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CAP)患者息肉组织和粪便中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找到具有特征性的菌群和代谢产物,为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CAP向结肠癌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实验分组:①选取30例CAP患者(CAP组),其中管状腺瘤23例、绒毛-管状腺瘤6例、绒毛状腺瘤1例,留取粪便和息肉组织;②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HC组),均为无疾病健康人群,留取粪便和健康肠粘膜组织。1、16S rRNA分析 提取粪便、息肉和肠粘膜组织中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取Clean Data、拼接序列、进行物种分类和丰度分析。2、粪便代谢产物分析 将收集到的实验组粪便溶于dH2?,经滤膜过滤后应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将收集到的实验组粪便溶于甲醇,经滤膜过滤后应用UPLC-MS/MS分析仪测定胆汁酸和共轭亚油酸含量。[结果]1、16S rRNA分析:所有样品共获得5994516条高质量序列,且文库覆盖率达99.9%以上。粪便样本(CAPs组和HCs组)比较中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两组间均无差异。细菌门类的比较中,仅有蓝藻门在两组间存在差异。有6个菌属(欧文氏菌属、Weissella、柠檬酸杆菌、乳杆菌属、Peptoniphilus和拟杆菌属)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粘膜组织(CAPm组和HCm组)比较中,α多样性指数Chao和Ace差异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可观察到两组间存在差异。菌门分析中拟杆菌门、纤维杆菌门、螺旋体门、柔膜菌门、Thermi、衣原体门、黏胶球形菌门和OD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68个菌属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拟杆菌属、埃希氏菌属、瘤胃球菌属、Blautia、Dorea在CAPm组中丰度降低,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土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丰度升高。2、粪便中代谢产物分析:粪便中SCFA的含量测定,其中乙酸和丁酸在CAP组中含量高于HC组(P=0.003和P=0.000)。次级胆汁酸(DCA和LCA)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22和P=0.45)。共轭亚油酸中共轭体c9,t11-CLA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234),而t10,c12-CLA含量在HC组中显著高于CAP组(P=0.013)。[结论]1.CAP患者粪便中的优势菌属有柠檬杆菌属、拟杆菌属;2.CAP患者息肉组织中的优势菌属有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土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3.CAP患者粪便中,对肠道健康有益的代谢产物乙酸、丁酸的含量升高,t10,c12-CLA的含量降低;4.CAP患者粪便中,对肠道健康有害的次级胆汁酸含量的改变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