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农业的增长或衰退对经济扩张具有强烈的引诱或阻滞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入手,进而通过对全国及国外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认为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主要的内容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情况特别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以期对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体系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有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经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的回顾,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机制转换阶段,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然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阐述。农业机械化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可为广大农业机械管理者和学者更好的认识、分析我国农机化发展历程提供借鉴和帮助。(2)分析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现状。通过系统的总结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成绩所在,即:农机化发展增速稳定、农机化建设重点突出,效益显著提高、出台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提倡农机化创新科技,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效益、深化农机化改革力度增强公共管理水平。同时,指出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投入尚不足,发展公共服务的投入相对不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上分析,找到了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突破点和不足处,对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研究素材和样板(3)分析全国农机发展现状。通过对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主要受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土地经营规模、资金投入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农村服务社会水平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今后加强宏观管理,找到了研究和攻坚的方向和重点,为全国农机化实现高速、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4)介绍了部分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分别对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建设,尤其是对法国农业合作组织——居马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总结其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建立完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制订农机化支持政策,加大经济调控力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经营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率等提供经验参考。(5)明确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分析认为:推动农机科技进步,增强农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增加农业机械化投入;强化农机技术培训,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机械法制化建设,完善依法治机的管理机制;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等是我国今后一个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