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针对当前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实证分析,系统探讨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模式,提出了打破传统政府垄断经营,吸引民间资本投融资、实施企业运营管理和政府执行监管措施的建议。 文章首先回顾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同时对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科学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论文诠释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剖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和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指出由于技术和制度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产品的公共性不断细化,且生产主体不再局限于公共部门.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属性,论文进一步引入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理念,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内涵、特点和模式,构建了全新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主要包括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和政府监管三个层次,其经营活动与一般竞争行业相比具有公益性、规模性、效益滞后、价格机制不灵活、受政府和社会干预等特点。 文章重点分析了传统经营模式的失败原因,认为过分强调和依赖政府在经营中的作用,是导致投资量不济、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乏力等弊端的主要因素。而为弥补政府失灵产生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浪潮,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市场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认识偏差,政府信用与信贷机制间的冲突,定价模式的不合理以及监管体系的构成和监管能力的执行还处在起步阶段。 再次,论文通过对瑞云集团经营四川省邛崃市基础设施的实证分析,指出四川大学顾一卜学位论文现有的以BOT、TOT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通过间接依靠企业运作实现市场融资、签定事后介入的定价合同等,建立了政府与企业“多赢”的合作关系,较好地整合了民间与政策资源,实现了监管与运营的有效分离。但论文也对企业收益的估算、经营活动的竞争机制、政府政策延续性和企业经营资本的运作等一系列实践方式,提出了质疑。 最后,文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开发城市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