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幼林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低是当前油茶生产中的重大障碍。本文研究在油茶幼林生草-覆草、生草-埋草、生草-培蔸、生草及清耕5种林地耕作方式处理的效果,通过调查、分析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茶树体生长发育状况,以旨探索油茶幼林林地有效的生草耕作方式,为实践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草耕作可改善土壤pH值,提高土壤含水率。其中生草-覆草处理对pH值影响明显,12月0-20 cm 土层高于对照0.32,20-40 cm 土层高于对照0.37;8月高温干旱季节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明显,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高出清耕3.97%~5.83%,12月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不明显。(2)生草耕作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并且对0-20 cm 土层的影响效果大于20-40 cm 土层。0-20 cm 土层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生草处理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容重下降了 0.25 g/cm3~0.36 g/cm3,孔隙度提高了 9.16%~13.81%;20-40cm土层,生草-培蔸处理与清耕对照的差异显著,容重下降了 0.12g/cm3~0.20 g/cm3,孔隙度提高了 4.39%~7.80%。(3)生草耕作可改善土壤肥力,并且对0-20 cm 土层的影响效果大于20-40 cm 土层。其中生草-埋草处理及生草-培蔸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明显,生草-埋草处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别优于对照51.41%~161.23%、52.21%~132.39%、114.79%~428.26%及 73.81%~199.38%;生草-培蔸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别优于对照42.47%~264.66%、41.35%~109.86%、36.62%~336.36%及 23.32%~141.00%,其中有效磷、有效钾的增加作用最明显。(4)清耕引起了林地土壤肥力的下降,12月0-20 cm 土层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6月分别下降了 0.5 g/kg、0.33 mg/kg;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6月下降了 0.34 g/kg、0.36 g/kg、0.51 mg/kg、3.08 mg/kg。(5)生草耕作促进了油茶幼树生长发育,其中树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冠幅增长量生草-埋草处理优势最明显,分别高出对照91.67%、90.52%及113.33%。其中生草-覆草处理对春梢影响显著,春梢数量、春梢长度、春梢粗度分别高出对照40.00%、33.50%及16.20%,生草-埋草处理对夏梢影响显著,夏梢数量、夏梢长度、夏梢粗度分别高出对照42.21%、29.95%及24.89%。生草-埋草处理对叶宽、叶长及叶面积影响明显,分别高出对照15.56%、20.02%、48.76%,生草-埋草与生草-培蔸花芽数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2个、41个。通过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各生草耕作处理中生草-埋草处理最佳,其次为生草-培蔸,再次为生草-覆草处理,最后为生草处理,但均优于清耕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