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硫掺杂多孔碳与Sb/C复合材料的理论计算及储钾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agua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钾储量丰富,氧化还原电势低(K/K+,-2.93 V),而且在电解液中K+具有相对较低的路易斯酸度,这些优点使得钾离子电池在成本、寿命、功率和能量密度等方面展现出突出优势,使其成为大规模储能电源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K+半径和质量较大,在电极材料中扩散速率缓慢,这给储钾电极材料的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的挑战。碳材料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可与钾形成KC8化合物;金属锑能够与钾发生多电子合金化反应形成K3Sb,获得更高的容量。因此碳基和锑基材料成为储钾负极材料的理想之选。但碳材料储钾容量偏低、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差,金属Sb在合金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循环容量衰减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了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氮掺杂石墨烯材料的电子结构和钾的吸附行为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掺杂石墨烯材料中,吡啶氮和吡咯氮能显著增强材料电子导电性,并且吡啶氮和吡咯氮对K原子的吸附能分别为-2.78 eV和-2.70 eV,有利于K原子在表面的吸附。实验上利用原位热解的方法,通过调控氮源比例可控合成了不同氮掺杂量的多孔碳材料,并详细探究了其储钾性能。其中氮掺杂含量为12.44 wt%的多孔碳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2 A g-1下保持216 mAh g-1)和循环稳定性(0.5 A g-1下循环800周容量保持229 mAh g-1)。(2)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硫掺杂石墨烯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吸附行为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硫掺杂使材料导电性增强,并且噻吩硫处对K原子的吸附能为-4.13 eV,促进了 K+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不同碳化温度的多孔碳,并对其硫掺杂改性,探究硫掺杂以及碳化温度对其储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掺杂可显著改善多孔碳材料的电化学储钾性能,SPC-600(600℃下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改善最为显著,在0.1 A g-1时,首次充电容量为417 mAh g-1,循环100圈后可逆比容量保持342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2%。(3)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 KxSb(x=0.5、1、1.25、3)合金相。结果表明:Sb在与K合金化过程形成K3Sb时体积膨胀高达455%。因此,本文通过球磨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Sb/C复合材料。结果发现:组分比为Sb:C=3:7时,循环稳定性最好,在0.1 A g-1时循环100圈后可逆容量能够达到235 mAh g-1。
其他文献
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烧结温度低、烧结时间短、烧结前后制品无收缩等,这些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但该方法制备的碳化硼陶瓷复合材料中主相碳化硼损耗严重,陶瓷中含有大量残余硅,陶瓷的性能与传统的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方法制备的陶瓷相比仍有差距,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为了降低反应烧结碳化硼陶瓷材料中残余硅的含量、减少碳化硼的反应消耗、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颗粒
高炉炉缸是高炉生产的“发动机”,焦炭、燃料在这里燃烧,产生上升的还原性气体,使含铁矿物还原成金属;而焦炭燃烧产生空间,为炉料下降创造了条件。炉缸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失常必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炉缸工作状态活跃与否主要受焦炭的填充状况及液态渣铁流动性的影响。焦炭的填充状态决定了炉缸内的透液通道,渣铁的流动性影响渣铁流入和排出炉缸的顺畅程度。随着高炉大型化,尤其是特大型化带来的对原燃料的更高要求、布料控制
碳化硅陶瓷是公认的极具应用前景的陶瓷材料之一。与其他陶瓷材料相比,SiC拥有更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硬度,以及出色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凭借这些优异的性能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领域。为进一步改善单相SiC多孔陶瓷的性能,提高其服役性能及拓展其应用领域。本文首先以工业碳化硅和电熔刚玉为主要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成功制备出SiC-Al2O3多孔材料,并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1
电主轴系统由于加工精度高、质量好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高档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精度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电主轴系统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电主轴系统中各接触面的微观形貌又直接决定了电主轴系统的热态特性。因此,应用分形理论对圆弧形接触面间的接触热导(TCC)及其对电主轴系统热特性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公司ES系列电主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圆弧形接触面间结合部
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具有降低能源消耗,简化工艺流程,提高金属收得率等特点,为钢铁企业带来诸多经济效益。但含Nb等微合金钢连铸坯采用热送热装技术时,常常会造成轧材表面裂纹率大大增加。铸坯表面淬火技术能够改变铸坯表层组织的热履历,有效解决含Nb等微合金钢连铸坯热送裂纹问题。但是连铸坯表面淬火技术的一些具体工艺参数,如淬火开始温度、淬火速度等,以及淬火过程中铸坯温度变化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国内
近年来,核电设备、涡轮叶片等关键部件的安全可靠性引起学者的极大关注。相比于标准力学性能实验,小微试样实验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在役构件造成严重破坏,在材料性能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悬臂梁弯曲疲劳实验与小冲杆蠕变实验因其试样尺寸微小而适用于对在役设备以及关键结构部件的疲劳性能和高温蠕变性能预测,而且结果与常规疲劳和蠕变实验近似,已逐步被应用于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本论文工作选择316不锈钢和In
液晶弹性体材料是基于传统的弹性体和高分子材料进行分子设计、引入液晶相态并构造热力学稳态的新一代高分子材料。液晶弹性体材料兼具液晶的各向异性和高分子网络的橡胶弹性,与非交联液晶高分子相比,液晶弹性体具有独特的软弹性。而手性液晶弹性体因其具有螺旋结构赋予了其更多优异的性能。手性液晶弹性体不仅具有一般弹性体优良的机械性能、热和化学稳定性,还具有因手性带来的铁电性、压电性等,使其在显示、压电、非线性光学、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f/SiC)具有高硬度、耐磨性、低密度、高强度等卓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温材料,Cf/SiC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但是Cf/SiC材料加工技术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Cf/SiC材料加工质量难以保证,严重阻碍了其使用和发展。Cf/SiC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基体和纤维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刚度,存在强度较弱的界面层,在受力时易出现界面脱粘。传统的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性能一方面取决于各个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另一方面也依赖各个部件间的装配精度。导轨作为构成进给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制造安装精度是确保进给系统中各主要零部件间相对装配精度以及运动精度的基础,会最直接的影响到工作台的运动姿态,进而成为影响工件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轨副作为影响工作台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前缺乏完整而系统的方法评估导轨误差对工作台运动误差的影响作用,因此,
当下,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模具作为最基础的工业生产装备,其自身高性能要求或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模具的表面改性及失效修复具有越来越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光熔化沉积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可用于模具的表面改性与失效修复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并且在其沉积质量影响因素(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待沉积基体自身因素对沉积层质量的影响规律很少有人去关注。而基体表面形貌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