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症状。感觉统合失调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儿的学习、社交、语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感觉统合训练作为改善孤独症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的针对性治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研究的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感觉失调症状的干预效果,并将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找出本研究机构治疗方式的不足,指导临床实践。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法、测量法,研究流程是:1.选取当地医疗机构收治的的孤独症患儿50例,年龄3-7岁。对病情进行评定,均符合DSM-IV和ICD-10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应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再次进行筛查,使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进行测评。2.受试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每周训练5次,每次训练45分钟。训练项目包括:滑板、羊角球、平衡木等。训练每一周结束时与患儿家长座谈,交流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患儿的改善情况。在训练过程重视家长的干预,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研究工具、训练时间、家长的配合等设置均严格控制,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进行感觉统合训练6个月后再次对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能力的测评。3.根据训练前后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程度的改善程度进行讨论,与其他研究进行比较,检验训练效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患儿训练前后感觉统合失调程度的测评,结合儿童孤独症及感觉统合失调的理论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1)儿童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2)感觉统合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孤独症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包括前庭平衡功能不良、触觉不良、本体感功能不良、学习能力不足症状。(3)感觉统合训练在改善感统失调症状的程度上,轻度失调患儿的有效率高于重度失调患儿的有效率。(4)感觉统合训练是集游戏于治疗之中,轻松愉快的方式使患儿和家长易于掌握和接受,脱落率较小。此外还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影响训练疗效的因素: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水平的高低;孤独症患儿的年龄;感觉统合训练的时间、项目安排;家长的素质与配合程度;感觉统合训练的时间等。研究结束后就本次实验研究的不足方面进行了讨论:对研究对象的评估方面;研究过程的控制;实验研究的时间较短,缺少阶段性的评估;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资料收集方面。最终针对儿童孤独症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展望,支持医疗机构在治疗儿童孤独症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尝试。